2010年2月21日

培養胸襟的地方--社會企業大賽

過年雖是全家團圓的家庭節,也是一年中可以反省過去,迎接未來的最佳時間。從來不曾這麼感性過,沒有寫下這些心情與反思,居然讓自己無法平安的繼續下一步。

過去一年的最後2個月,讓我及公益CEO CLUB有不同的機會來為更多人服務及建立平台。社會上有不少人認真地思考著如何為台灣這塊土地付出,沈董就是一位特別的人物。這一路走來,我知道自己能力、實力都不足,靠的就是信任及像沈董事長一樣給予的典範在奮鬥。

公益 CEO CLUB正在企劃「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社會企業大賽的目的為台灣年輕人建立『平台』,一個藉由社會社業途徑建立『平台』。『平台』這個字常常被用到,参加過大大小小的組織會議,也有許多人想要建立平台。平台究竟有甚麼魔力,可以讓人如此的瘋狂的想要投入這個方式? 社會企業大賽想要設計一個甚麼樣子的平台呢?

一群願意承諾、願意守護台灣的人將會因為一起努力與付出,因著承諾與行動、順服與創造而建立了平台,而平台就是我們自己,因為我們願意將自己所創造的機會提供給其他人的『平台』。這裡的我們並不單單只是籌辦社會企業大賽的人,包括未來投入者、参加比賽的人、籌辦社會企業的人、及與社會企業有相同理念的人。

「比賽」並不是一個新鮮的事,但是這個比賽在沈董事長的支持及理念下,「社會企業創新創業大賽」的理念正是我們願意為台灣年輕人創造機會的第一步。但在為別人創造平台的時候,也是自己強化本身,建造一個包容、向上、將機會給年輕人的胸襟。

古今中外絕對沒有完美「制度」存在的,「制度」存在的目的是為服務人的,制度會隨著環境及人的改變而改變,終究制定制度的是人。這個世界並不是一個直線的階梯,讓人可以一階一階的往上爬。世界是一個由不同階層所組成的,有些階層的人甚至一輩子都不曾碰上過所有階層的人。或許這就是佛教說的輪迴的概念吧。我期待這個組織是一個有培養領導者胸襟的地方。

在準備社會企業大賽過程中,核心人物可能並沒有一致的看法,我們都是來自於不同領域的工作者,用著不同方式付出與工作。社會企業大賽的目的在於尋找願意為社會付出的社會企業創業家,然而舉辦比賽的過程卻是培養未來領導者胸襟的地方。或許是台灣越來越少人創業,而我們也習慣以專案來完成許多工作,來達到小而美的目的,或許也造成台灣人短小精幹的做事能力,或許是這樣讓我們對於培養領導者的機會越來越少。之前也因為專案管理者的意義,有一次非常好的學習機會。讓自己更加釐清「領導者」與「管理者」的差異。

1.「總召」:就是整個專案的「負責人」,負責專案的「成敗」、「變更調整」、「專案大小」、「合作範圍」……,就是專案頭腦。總召可以將權力總攬,也可以將權力外放,可以請其他人協助處理。
2.「專案負責人」:這是我們對此對大的不同解釋。我先說我的看法,這的英文是project manager,如果是英文直譯,會是「專案管理人」,因此中文一般翻譯為「專案經理」或是「專案負責人」,因為中文不會有一個「職務」叫做「管理者」。對於這個「專案負責人」,是執行專案者,並不具備承擔專案「成敗」的人,他必須負責執行「規劃後」的計畫,有能力應變變化的人。專案執行進度由他掌控,並不代表他是專案的設計人。就是專案的手腳。

「職稱」不過就是「職稱」,方便行事是中國人最厲害的,然而這個職稱背後所付與的意義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完成設立平台的同時,更應該培養自己的胸襟及洞察力。胸襟讓我們的夢想變大,洞察力讓我們的無限可能變成真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