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學術論文要求來訪問光原社會企業,起初覺得光原社會企業只是新成立,甚至尚未一年,一切都還在建立,這時候訪談我們能夠說的也不多。頂多談一談為何要建立社會企業,也有一些題目是關於社會企業創業家。經過了2季的修正及營運,我們自己也在過程中不斷地學習如何平衡社會標與永續經營的心得。自己也好像掉進了社會企業的研究領域裡,頗有趣的。
在昨天的訪談中,一個問題縈繞我的腦中很久。就是關於光原社會企業是否賺錢?如何賺錢?(倒是很少人問到賺多少?大概大部分人認為賺多不可能,所以這問題就不需要問了)。對我來說,社會企業也是企業,一個企業不賺錢,應該更明確的說如果一個企業不能經營下去,在經營不下去的那一天,企業界不存在了,社會企業也是一樣,一樣要經營下去,因此要維繫一個社會企業的營運,生存下去是必要條件,因此在營運過程中,是否能夠持續不斷地維繫住原來的社會價值與目的,是社會企業的重點。
接受了多次訪談後,常常懷疑自己做這件事是否會成功,因為我沒有管理經驗、沒有農業背景、資金沒有到位;我對大的資產是原住民朋友的信任與支持、一群朋友的堅信相挺、及自己莫名其妙的自信、及莫名其妙的相信這是天主要做的事。如果是商管朋友來評估(事實上已經一些人評估過),都是給很多建議,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說,我這樣做會失敗(或許他們不好意思說吧)。
我想大家都在協助我找到一個可以兼顧社會目的,有可以營運的方式。因為大家都相信另一個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之前砍一本介紹耶穌會500年是事業體的書,栽培領袖-耶穌會的人才學。要成為耶穌會的會士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也是現代公司所具備的條件,
1.革新的能力
2.保持彈性與不斷調適的能力
3.訂定雄圖大志、放眼全球
4.迅速行動與甘冒風險的能力
這也是我自我期許的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