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7日

参訪福智及慈心

每星期在台北及阿里山之間來來回回,要說累,其實也不完全是,但累不累? 當然會累,不然就不會有不去参加福智及慈心的念頭。很感恩慈心有如此宏大的願念,更偉大的是-- 將他實現出來。
瑪納也有一樣的願念,但是我想,我就是盡力就好,一切都交給天主安排,我只是工具,我不想干涉天主的計畫。但是昨天聽到賴董說,這是日常師父的願念,所以一群福智人將他具體實現出來,而且在日常師父圓寂之後,仍每每念及是否辜負了師父的託付,而戰戰兢兢的規畫著。賴董說,師父在晚年曾經擔心如果福智的走向不是福澤大眾,他寧可親手毀了它。當然日常老師父非常慎重的選擇接班人,我相信以日常老師父的智慧,他絕不會看錯他所選的。但是賴董已經開始擔心福智的傳承問題。
是ㄚ。傳承,多重要的議題。或許是我已經徹徹底底內化了基督宗教在我的血液裡,我想是釋迦摩尼佛在開闢佛教時,也不曾想過佛教要傳多少年吧。對我也是吧。
在與慈心合作過程中,福智人總會告訴我,我認識賴學長,言談中,總是多一份尊敬,這讓我感到不好意思,因為我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人,尤其是蘇慕蓉總愛說: 你的同學我的董事長。這讓我更加尷尬。今天我也向吳景淵表達這感激與不好意思,但他說,當然有特權,因為各位未來都是影響力很大的人。這真是一句有智慧的話。

2009年6月21日

定價的藝術,原來社工員也要學訂價?

阿里山有一種筍叫做「轎篙筍」也有人稱它「石篙筍」,這是一種長年生的竹筍,在阿里山很普遍,依照阿里山的高度從700公尺到2000公尺都有。(在阿里山很多概念都是很有趣的,因為700公尺在阿里山稱之為低海拔)低海拔的筍大約4月開始採收,高海拔的筍大約可以收到6月底。光是瑪納的班員,一年轎篙筍的產量就可以達到200噸,可以說是阿里山鄒族的大宗農產品。

有通路願意收購我們的筍,真是令人高興、興奮。但是今年雨水少,下雨時間又晚,筍子長的少,加上氣候變遷,高山食物減少,山豬及猴子下山搶食,可以採收的竹筍更少,約是去年的3成而已。由於突然間的減產,今年轎篙筍的產地價是去年的2倍,一公斤生筍殺青完成,就要價35元。加上包裝原物料漲價,使得今年的桶裝竹筍的價格創天價。這樣的價格實在很難跟平地的竹筍競爭。

產地價格高的原因,轎篙筍生長在較高海拔的林地保留地,高度高、坡度大,採收也比較危險。雨季前,必須先整理筍園,筍園在經過一年的生長及無人管理,此時的筍園就像是森林一般,整理筍林讓竹筍在雨季的生長季節,可以有更多接受雨水的機會。未經過整理得竹園,到處都是落下的竹葉及因颱風倒下而乾枯的竹子,不易行走。
竹筍採收是有時效性的,由於雨季關係,竹筍會生長就是要留下後代,當嫩筍被採收後,他就會再生長。採筍有一定的時間,竹筍一旦過高,竹筍認為已經留下後代,就不會再長筍,採筍後竹筍會在幾天後再長出新筍,我們會在筍季結束採筍是有時效性的,筍農必須要與竹筍的生長速度競爭。轎篙筍是一種十分鮮嫩品質的筍,採收後一定要當天殺青,否則就會老掉,不好吃。因此,為了保存,轎篙筍必須當天殺青,隔天加工包裝。

筍品質、採筍環境、新鮮保存、運輸路程遠,這些因素都是造成轎篙筍高成本的原因,因此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是相對較低的。如果以農友的利益考量,賣殺青好的筍就可以得到收益,但是價格是筍商決定的,是不是可以損益兩平,筍農根本無法預先估計,無法規避風險。就加工而言,原住民沒有資金,無法投資加工設備,除了生產之外,原住民很少有產業升級的機會。

對於一個社工員來說(周俊吉博士說我不可以常常那這個當藉口,既然做了,就是要面對),我更關心這個價格對農民是否,尤其是對原住民的農民。
以阿里山轎篙筍的銷售環境來說,阿里山鄉只有二家竹筍包裝場,一家做桶筍及真空包裝,另一家只做桶筍包裝。包裝的型態為12公斤桶筍及1斤筍包。包裝時的人工由筍農自己提供,包裝費用不包含裝桶費用。

加工程序為筍農將竹筍砍下,在筍園或是帶回自家殺青,然後載往包裝場;在包裝場有再一次殺青、由人工裝桶、封裝,完成包裝程序。真空袋包裝,則是再一次清潔、人工裝袋、封裝、高溫殺菌,完成包裝程序。

我們的價格高居不下的原因,除了是產地價格高之外,運輸成本也是一個因素。一般來說,由於山地環境因素,我們的運輸成本是平地的2.3倍。

2009年6月20日

靠天吃飯的山區與農業

耕心蓮苑基金會所發展的社區學校模式是我所極力推崇的。只要您來過一次一定會跟我一樣的感覺,希望自己的社區也有一個這樣的地方。她的美如朝露、晚霞、彩虹,寧靜、平安的如心中淨土。只有自己體會,才會知道這一群人的努力與創新。每年耕心蓮苑會為小學六年級畢業的學生舉辦 "小壯遊體驗畢業活動",她們以辦一個成年禮的心情,為小學畢業生辦一個跨越的活動。
我衷心祝福也替這些参加的小朋友感謝。

今天這個小壯遊體驗活動,將在阿里山樂野拉拉吾雅部落辦理,大家一行人位這個跨越之旅準備,小朋友也為這個蓮苑有史以來最遠的小壯遊體驗活動而準備自己,小朋友們在瑪納在阿里山所做工作為議題,安排前往阿里山的方式及預備功課。今年的活動主題為農村生活體驗,小朋友會體驗農地服務、鄒族原住民生活故事、體驗古時候鄒族人的獵道、並且在部落中了解山區生活的情態與現況。但是這蓮花颱風卻在這時造訪台灣,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必須觀察颱風動向,來決定何時為活動的啟航時間。

瑞珠執行長打電話來詢問阿里山的情況,如果颱風情狀不太影響,風雨不大。遊覽車可以上山,為了不要有太多的節外生枝,就決定只延後一天開始小壯遊活動。一切的規劃似乎都是合情合理,也都符合辦理活動的規則。但是山區實際的況狀卻不是只是這樣而已。

做了農夫之後,才知道古人說:「要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辛苦,一切都是靠老天爺賞飯吃。以這次小壯遊活動為例,蓮花颱風來前,颱風外圍氣流已經影響台灣的氣候,早在3天以前,阿里山山區已經下了2天大雨,田地充滿雨水,耕種不方便,更何況是沒有耕種經驗的小朋友要下田去體驗,步道因為多天下雨,本就潮濕的步道,也可能因為颱風因素,而到處充滿倒下的樹幹或是植物,也不適合此時去體驗。即使颱風走了,我們也必須等到土地的狀態ok了,我們才能工作。

這又衝擊著我的「不蓋溫室」的理念。看到農民那麼辛苦,我就會在一次的反覆思考我的這個不知是否正確的想法。不蓋溫室,作物受損的情況就會增加,農民的工作就是做白工,颱風走了,並不一定是「延續工作」,而是「去田裡收拾殘屍」。

到底社會企業要維護誰的權益?

2009年6月13日

領導的焦慮

匆匆過了3天,為了研華的到來,我準備了很久。我在想如何讓更多人可以比較輕鬆地認識環境保護,我了解許多人每天都是忙碌的,而能使人輕鬆學習。或許是期待有更多的連結,心中有太多的渴望,而自己期待這些渴望可以由別人來完成,我想這是我的壓力的來源,或許我不應該如此期待吧。
我渴望更多人了解有機農業對土地、對個人健康的好處,我渴望讓農民有合理的收益,我渴望農民的種植可以不必這麼辛苦。似乎我的渴望太多,所以我的焦慮就越大。最近,總是覺得我自己的領導能力有限制,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帶領班員所需要的知識、我對班員所提出的問題沒有解決能力、我沒有農業背景、我沒有行銷經驗、我對市場的敏感度不夠、我對錢的喜歡度不足,我對人性的包容性太強、我願意給人太多機會、我對能力不足的人充滿憐憫,我依然對社會工作充滿熱誠。看起來我就是十足的不適合在商業市場上發展。
因此我總是懷疑自己的領導能力。我害怕將團隊領錯方向、我怕我不能及時解決問題讓團隊快速適應市場、我怕我的判斷錯誤、我怕我的判斷導致更多人的傷害。我有太多擔心,但我做這事的時候就已經相信這是天主要做的事嗎。不是應該就是信任天主嗎?
如果我不信任天主會帶領,那我又能信任誰的帶領呢?我應該等待天主啟示,或許祂會派人來帶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