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2日

大自然的付出也是成本

最近正在整理八八風災後瑪納的服務成效,這些服務成效從農友的收益、達成率、還款率的數字上,獲得了不錯的安慰,也讓自己稍微寬心。因為農友得付出,相對的光原社會企業在收益的數字上也有一些進展。然而問題隨之而來了,瑪納是屬於NGO組織,對外募款後投入生產,"可能"間接使光原社會企業受益。這只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我想這個答案一定是大家都想知道。但為我,我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會出現這想問題呢? 這一工作的複雜程度是如此的大,因為不會賺錢,所以沒有企業要做(如果有企業要做,怎麼輪得到一個社工員來做,創人人之一還拿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導致沒有人看好,怎麼突然間出現這樣一個--好像會賺大錢的模樣。

這個問題讓我不禁想要為光原社會企業辯護(因為它是一個部會說話的社會企業)。光原社會企業目前的操作模式是以因應環境,提高原住民收入為目標,而且強調不是在營收獲利後分配所得的方式來操作,而是在經營的同時,便以兼顧環境、原住民生計的方式來操作,也因此讓光原社會企業的股東們格外辛苦,損益兩平的時間一再延後。
最近看到盧貝松拍攝的一部環保影片,這是一部以糧食危機為議題,說明這些大企業如何掠奪自然資源及造成地球環境破壞而不自知,地球溫室效應的發生,是一環一環相扣,誰都脫離不了責任。
片中以美國的牛肉產業為例,畜產業者以大型機械剷平了原始森林,畜養大量牛隻,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放牧牛隻已經不可能的事,再一次剷平另一片原始森林,種植玉米,來供應牛隻生存所需。這些掠奪人人類生存糧食的面積。這些自然資源事不需要成本的,或者應該說是先人的成本。

我想石油及高級礦產也是一樣,有資本的人,帶著機械及資本,來到大自然的地方,貪婪的奪取。石油是當代不可或缺的能源,所以凡有石油的地方便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美其名帶著資源來開發,卻又誰問過大然,我取了這個所需,我應該對這個環境補償些甚麼?石油、礦產...都是這個地球的,也是為了餵養人類而存在的,但是如果我們強取豪奪,終究是未來得人類受害。 商業界最講究的是"禮尚往來",卻沒有聽過石油開發者、重要金屬開發者問過這片山,我挖了這麼多,我該給予甚麼?石油、礦產本來是沒有成本的,所以在開發過程,不會計入成本,但他們忘記計入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得成本。我不是直接從事農業的農民,但是原住民朋友在有機耕作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念是我拿走的,我把他捕回去。這也是過去3年中,我們拒絕了幾個合作案,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讓原住民有獲利就是做好事,地上的泥土是不用錢的。瑪納得成本為何這麼高,是因為我們是"借用"大自然的土地來生產,我們要將回饋大自然的部分計算進去,這個部分不單單是有機肥料的使用,包括在這個每天相處環境中,找到最適合大自然生存的方式,不斷地教育農友也是一個無形得成本。人類要進步,但消費覺不是唯一的一個方法。
幾天前一個朋友跟我說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人種了100元麥子,他賣給脫殼的人,脫殼的人脫了殼又賣了150元給做麥粉的人,做麥粉的人做成了10份麥粉以後,以每份30元賣給10人。他說這一個東西,轉手在轉手讓10人有飯吃,讓3人賺到錢。所以錢一定要轉。這個故事是不錯,但是應該考慮更多,就好像美國大型養牛公司的超縮小版,因為大量餵養的目的,是為了養活全世界幾十億的人口,如果這塊土地完全利用完後,可能幾千年都長不出東西來了吧。
我們往往計算人們投資的金錢及其回報的利潤,卻往往忘記將大自然的的成本計算進去,也忘了計算我們現在取用了未來子孫的多少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