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6日

窮人銀行家--尤努斯

拜讀窮行家一書,就像是讀歐巴馬的傳記一樣,幾乎是在整本書上做了重要的記號。每讀一遍就希望自己也有跟他們一樣的智慧與勇氣,雖然我不能影響那麼多的人,但我會盡力影響我能影響的人。

窮人銀行家一家的摘要
信用貸款應被視為一項人權,扮演消除各地饑饉的策略性角色。』、『所有人都是潛在企業家,只不過有些人有機會發揮,有些人沒有。』、就僅僅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理念,也可以將之化為如此偉大的行動。
葛拉敏銀行,全球 3,133機構,超過21,000名員工。不管其他研究者如何看到葛拉敏銀行的發展過程,他造就了超過 21000個工作機會。這就已經是偉大到不行的創舉。我不知道我自己應該發展到甚麼樣的景況。
重新定義發展
「發展」這個議題應該當做人權議題來看,而不是國民生產毛額(GNP)成長與否的問題,GNP的理論基礎是認為國家經濟提升時,窮人也能夠雨露均霑,同時受惠。應該重新定義「發展」:任一社會中,位居底層的這一半人口經濟地位正在改變。若外援無法改善這一半人口的經濟況狀,就不算發展援助;換句話說, 經濟發展應該根據這50%位居社會底層的實際收入來估算。
我們一項工作指導綱領,就是低調開始,從小處著手。一項計畫通常要花二年的時間才看的出其結構性缺失。
葛拉敏銀行理念
葛拉敏是一個自助團體。我們只想幫助有能力為自己創造更好生活的人,不去勉強他人要做甚麼。葛拉敏銀行一直宣揚的重要理念,就是窮人對銀行來說具有商業價值,銀行可以基於商業原則借錢給他們且獲得利潤。銀行有能地服務這群被世界遺棄的人,也應該這麼做,這不僅利人也利己。把窮人視為金融賤民或是社會棄兒,不僅有違道德,也是把生意往外推的愚蠢行為。
鼓吹吃苦耐勞、勤儉、自助的人受到奚落。糧食援助變相鼓勵長期食物短缺,因為穀物的進口商、海運業及負責海外糧食採購與分配的官員,最不想看到窮人可以字給自足,而失去經手這些業務的好處。
政府靠著援助機構康改的協助,擺資金投入現代化的灌溉系統,卻不願投注時間、資源或心力來解決以人為主的議題。強迫職訓,不如給予資本。
服務真正的窮人
體認到幫助農民並未拯救最貧困者之後,我把重心轉向周遭沒有土地或資產的人。
有錢人知道如何玩弄法律,根本不在乎規定。生活在底層的人甚麼都怕,她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表現良好一途。
服務窮人的銀行人員要學習將心比心,感同身受,因為他們的工作是協助借款人改變人生,絕不只是賣產品或是服務而已。我們不只希望為人民帶來經濟地位的改變,也希望引發社會面的轉變。
服務的重點:改變借款人的生活

聖誕節一個人在家

今天是聖誕節,一個家庭團聚的日子,教會都會在這一天舉辦很盛重的活動,因為這是屬於家庭的日子,教會也是個家庭,也是邀請新成員加入大家庭的重要日子。但是我往往喜歡在這種普天同慶的日子,獨自一人與天主在一起,當然這也跟我的個性有關,當人一多時,我的超級內向的個性就會出現。並不是不喜歡與人在一起,而是跟不熟識的人不知如何相處,尤其我又是非常的少話。
今年聖誕節還是在要不要参加聖誕夜彌撒而掙扎,終究答應boss留在輔大,也希望跟很久不見的朋友送上我的祝福,所以也就去了。在台北,我沒有甚麼家人朋友,有懶得回竹南,這真是不對的我。不過自己一個人在家的感覺真好,雖然自己一人在家,不過我知道很多人愛我。
今天聖誕節,信義房屋社區一家選擇在這一天公布決審名單,真是一個難熬的日子,不過因為今天是聖誕節,歡喜的在家,所以也不錯,這真是讓我開心的事,雖然社區一家落選,不過,就短短幾分鐘的失落,就重新提振自己的信心,我相信這是天主的旨意,這是天主所定的時間表,我還擔心甚麼呢?
最近把山上的農地及人心重建,感到非常欣慰,卻也有點驕傲的感覺。好像有點忘記了這是天主的工作,變成了自己的成就,我像這不是天主的意思。人真的很如容易因為一點點的成就而忘記了原來的初衷,也很容易自滿。天主,請原諒我的自滿,而忘記這一切都是你所安排、規劃。我仍沒有忘記我只是你的工具,願你所賜予的一切都是為了愛你的子女,而我只是你的工具。雖是你的工具,仍希望妳能常常賜予我創造和平的智慧、力量、耐心、更大的愛你的心。

合一的宗教追思禮

一連兩場的追思禮儀,卻完全不同的呈現。昨天晚上為了朋友的家庭和樂,應邀與幾位基督宗教的朋友,在鄭神父的帶領下,一起在佛教氛圍禮儀中,最了一場追思禮儀。這是一種家庭動力的實際體現,很多台灣人移民到美國後,接受了基督宗教,與台灣民間信仰最大衝突就是拿香拜拜。許多父母都說,等我百年以後,你要怎樣就怎樣。似乎問題出再拿香這件事,而不是去探究拜拜的形式與意義。
基督教的女兒及她自己的兒子,多麼希望是有一個自己熟悉的禮儀,但離家多年的他們,回到台灣面對台灣習俗時,就必須面對如此嚴峻的信仰考驗,拿香拜拜就真的會被棄基督而信仰佛教嗎?或是他擔心在百年之後,耶穌審判時,因為這個尊敬奶奶的拜拜動作,會引來基督的不高興,而將你判入地獄。我想不是的吧。
難怪中國人說,入境隨俗。尊重他人的文化與習俗,應該是最基本的信仰吧。尤其是信仰並無對錯。

2009年12月25日

12月的聖誕節

聖誕節,是教會中非常重要的節日。也總是讓我在每年的12月總是會想起這一年所發生的一切,也希望感謝這一年來所關心我們的朋友,並且期望天主在新的一年中,給每一個人滿滿的祝福。
每年聖誕節是我最喜歡的季節,辛勞了一年正好可以反省一下這一年中自己是不是承擔了一年前的承諾,也剛好在12月的聖誕節中有一個明確的時間做一個終結與開始。
今年,是一個充滿考驗與挑戰的一年,八八風災造成的危機,真是一種無法預測的狀況,然而台灣人的熱情、悲天憫人的心,也是無比的美。我們在這個八八風災中充分體驗。
重建阿里山的有機農區,在這個風災中有了轉機,使我們的農民在堅持生態保育、有機的路上,更加可以大聲說,台灣人是成熟的。
災難的激情過去了,我們更要呈現持續永續的態度,來捍衛這塊美麗的土地。
12月聖誕節是一個宣報喜訊的季節,雖然每天媒體上都是負面消息比較多,但我更相信,有更多的人在實踐對人及對土地的承諾與行動。

12月的反省,讓我想起了聖方濟的和平禱詞

主啊!讓我做禰的工具,去締造和平;

        在有仇恨的地方,播送友愛;
        在有冒犯的地方,給予寬恕;
        在有分裂的地方,促成團結;
        在有疑慮的地方,激發信心;
        在有錯謬的地方,宣揚真理;
        在有失望的地方,喚起希望;
        在有憂傷的地方,散佈喜樂;
        在有黑暗的地方,放射光明;
        神聖的導師!
        願我不求他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
          不求他人的諒解,只求諒解他人;
          不求他人的愛護,只求愛護他人;
        因為在施與中,我們有所收穫;
          在寬恕時,我們得到寬恕;
          在死亡時,我們生於永恆。

新一年的希望,願我所的每件事,都能為每一個人帶來祝福

2009年12月9日

人間處處有溫暖

颱風已經過了4個月了,雖然只有4個月但卻是每一天都在經歷變化、競爭與抉擇。每天忙碌的生活,從不知自己的每天的日子是怎麼過的。明明就是昨天才發生的事,總以為是幾天以前的事,因為事情一件件的來,也無暇思索。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有一些是我所認識,更有一大部份的人,是我所不認識的。每天在一天結束前,總會誠心地祝福所有人,祝福所有幫助我的人,祝福我們所協助的人,祝福更多未來我們會認識的人及不認識的人。
重建的過程遠比我想像中要複雜。 重建的定義是回到原來的情況?或是利用這個機會讓原來的情況更加改善?我想應該是後者更為美好吧。
但是更為美好的情況是一個甚麼樣的景況呢? 這應該也是最被大家關注,而也是一個頗富爭議的議題,因為每一個人對更為美好的景況總是有著不一樣的看法。或許是這個原因,讓重建的速度一直無法讓人滿意吧。
莫拉克颱風已經過境4個月了,這4個月來的辛勞只有在其間努力的人才會體會這中間的辛苦,也只有知道這些辛苦的人,才體會的出她的甜美。
颱風無情與災害,對原住民部落來說,是每年都會發生的事,或許是每年都會發生,大家也都習以為常,颱風走了,把街道掃一掃、道路補一補、相互支持一下,又是另一天的開始,我們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沒有盡頭,卻也不知道終點是甚麼樣子。 或許是我們已經習慣了,也不知道原來可以改變的。
公益ceo club 相挺
莫拉克風災的第一時間,我向ceo club發出為我們祈禱的信息,我真的以為就只是為我們祈禱,因為每年的風災,因為我知道我又必須重頭開始,我不知道在這樣的困境中,我到底能不能堅持下去,畢竟我已經投入了我的所有與全部。過去的歲月裡,我們總是進了三步的進度,然後因為天然災害而退了兩步。(正向的說,還是會進一步)。ceo club的淑娥,一位現代俠女因著她的熱心腸,開始在ceo club發起協助瑪納的活動,耕心蓮苑瑞珠一無反顧的邀請社區中的婆婆媽媽,請他們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雖然三重社區不是一個有錢的社區,但是他們卻以一塊塊鳳梨酥集結了120萬的愛心送給阿里山原住民做為重建基金。華藏淨宗學會福定法師、慈師說最讓他們感動的是,阿里山的班員說,我們只有當一天災民的權力,第二天就要開始工作了。
真誠、勇敢、努力,我們才能讓自再度站起來,而願幫助我們的人才會出現。還有鄧多總是時時刻刻關心我們的人。

重建內容

重建是要回到災害前的狀況? 或是因著災害的破壞,可以為未來規劃更完善的計畫呢? 讓危機成為轉機。

我們有幾個重建項目

1. 水管

2. 水塔14座

3. 耕耘機具

4. 灌溉設施

5. 有機茶加工廠

6. 有機竹筍加工廠

7. 有機咖啡烘培廠


環境重建、秩序重建

1. 輪工制度建立

2. 微型貸款建立

2009年12月6日

鶼鰈情深的雲花夫妻




上次班會的時候,雲花跟我說達邦特富野一起輪工的功效,她好高興的幾乎跳起舞來。她是瑪納的發起會員,一路上不離不棄,只要瑪納有新的方案,她總是全力支持,因為他相信不會更糟。這一次的有機農業也是一樣。去年,他的運氣真是不好,一連二季的蔬菜,因為颱風及病害,讓她一點收成都沒有,又遭逢中耕機燒壞,但是她不放棄,又跟農會借了錢要在種有機蔬菜,但是運氣又是不好,因為八八風災把她所種的幼苗全部掃到曾文水庫(部落的人總是非常有幽默感,都說我的....現在在曾文水庫),田地也少了一部分。即使這樣毫無收入的一年,她仍然對瑪納及有機事業一本熱誠。現在只要她一見到我,就會跟我說輪工的樂趣。
雲花說,8個人一起工作真是快。個人帶著自己的工具來田區,有人先整理一下田區,馬上有人犁田、做畦,後面的人拉覆蓋布、打洞,在後面一組人種苗。這樣1分多地,一天就做完了。她說:「每個人自己帶午餐,不管待甚麼,彼此都分享,連吃飯都覺得更好吃。」我開玩笑的虧她說,之前不知道是誰跟我說,輪工是不可能的事。之前,我跟提到要輪工,她也說不可能,因為總是覺得會有不公平的事件發生,而且原本分為達邦、特富野小組的,也因為本位主義,而拆成2小組,現在因為輪工機制建立,2小組又合成了一個小組。
工寮架構成型後,她就急著想回家,因為他先生剛剛大病初癒,他到田區去種萵苣,他甚至沒有回家,就直接開車去田間,我們一起去,我也想去看她的先生。我們到達田區時,浦其昌已經快要種完所有的萵苣了,他說他2點就來了,我問你如何來的? 雲花說,他騎摩托車來,而且馬上非常不捨的對她先生說,剩下的我來種就好,我在短短的幾句話中,感受到夫妻相知相惜的愛,真的很感動。浦其昌說,還是會很喘,我告訴他慢慢來,身體比較重要。但是他把小鋤頭交給雲花後,就將所有苗放在田間穴洞中,然後去綁塑膠帶。我問他為何要綁,因為我從不曾看過,他說因為豆棚的線太細了,看不清楚,被絆倒過,所以綁個帶子,走路時看得清楚。

2009年12月5日

鄒族小勇士--溫志納





幫耀祖蓋工寮是個愉快的經驗。到了下午3點學校放學了,大家推派一個人去學校接孩子來田區,小才說,我的孩子不用接,今天讓他們放牛吃草,但是接回來時,還是多了一個鄰居的小孩。他們在田區間幫忙整理割下來的樹皮,還幫忙撿石頭,為了立柱時固定用的。他們在田區間自由來去,拔草遊玩,找一塊平坦的地玩跳繩。我到看溫志納揮著鄒族勇士的刀,我真的替他擔心危險,我只聽到春英說不用隨便揮刀,但還是讓溫志納拿著刀走去另一個方向。我想這是鄒族孩子必須學習的機會,也是成為鄒族勇士的必經之路吧。
春英與明雄是瑪納最早的會員,也是瑪納的發起人,擔任理事、監事的工作。這幾年來因為他們的不離不棄,讓瑪納的發展無後顧之憂。他們對於年輕一代的教育更是重視。
在閒聊的過程中,大家對於未來的規劃已經不會有說不出的不安與不確定感,很容易地一定會談到子女的未來。談到風災過後,子女的教育,雖然有許多善心人士的協助,但是我們不能一直依靠外面的協助,志工是會離開的,重要的傳承是需要族人自己來付出的,我們想要做一個課後輔導中心。
這好像是天主我耳邊說的話一樣,我幾乎是不能抗拒、只想投入的點頭,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告訴她們說:「好,我們一起來做。」我們要做一個充滿愛及服務的中心。

2009年12月4日

勇敢的瑪納班員





為了咖啡豆的進度及班員權力結構年輕化,臨時決定去阿里山。原住民是非常重視倫理與民主的。這或許是維繫弱勢族群仍然存在的原因吧。

耀祖的工寮
聽說,達邦、特富野小組的人在耀祖的田區,幫他蓋工寮,在拜訪安玉雲結束後,我決定去看看耀祖。耀祖在這一次八八風災中,真是一次人生大歷經。他所有田區及房屋全部都貢獻給曾文水庫。只剩下夫妻二人及2個小孩。每一個都覺得年輕人遭受這樣的災難,非常難過,也盡量幫助他。瑪納在八八風災時就決定要幫年輕人重新站起來,有一的族人之道我們的計畫,願意以5年時間,租金1萬,來協助大家。這根本就是象徵性的收取而已。我知道我們也感動了他。
目前耀祖一家人住在樂野組合屋,因為小孩剛上一年級,他不忍小孩第一年上學,就必須面對完全不熟悉的環境,他讓孩子在達邦國小就讀,他所租用的田地也在特富野,但是組合屋蓋在石桌,往返石桌、特富野,需將近2小時,這樣天天往返,他決定在田區間蓋一個工寮,這樣小孩不必每天都要如此辛苦的花費時間在往返路程中。所以輪工的班員也來支援他蓋工寮。在大家輪工的時間,彼此討論著自己的未來夢想、瑪納工作、部落事務、甚至了解到每個人家庭喜樂與困境。

大家決定幫耀祖蓋工寮,水泥柱是二手的,春英的弟弟提供,每根150元 ; 杉木樑柱5根,雲花提供 ;竹子大家提供,請耀祖自己去砍,屋頂是採用竹子作的,雙剖作2層,再蓋上浪板,有人提供美耐板作牆壁。我們從整理地基、挖排水溝、運送材料、杉木去皮、立柱定型,到傍晚時,工寮的形狀已經出來了,看著耀祖的工寮是大家的愛心與關懷,而且來幫忙的人都是這3個月中沒有收入的班員,我真的很感動,這就是瑪納的精神--創造與分享。
看著工寮的雛型逐漸成型,心中的感動與機動是澎湃的。我記得上次到這裡時,一片牧草,根本就走不進去,現在已經先把隔離帶拉出來、除草、耕地,甚至都要蓋工寮了。
我更加深信當被服務者變成服務者時,一切都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