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7日

更說佛法

從NGO到社會企業的這一路上,體會到世間並不是只是一個世間,是好幾個世間同時存在的。

因為很久沒有回家,每個妹妹都回家看我。這就是家庭的關係,每個人給彼此自由,給彼此支持。那段時間適逢聖嚴法師大斂,佩楨正好是他在農禪寺的弟子,他想要找他的皈依證,找到的卻是他與師父的合照。

她記得師父說過,"等我死時,你們沒有一個人會在我身邊",大家都回答說,,師傅我一定會在你身邊。這讓我想起了耶穌說,在雞叫以前,你會三次不認主,伯多祿回答說,我一定不會。果然在照片中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在他身邊的。

她說師父真是得道高身,當時自己只是大學生,聽不懂師父說的,現在再拿起師父寫的書,真是佩服師父將佛法現在代化,這樣才能讓現代人,繼續學佛法。我想起,早年聖嚴師父是倡導"人間佛法"。 一個晚上她說了好多好多關於佛教的事,勾起了我在成為天主教徒前的往事。記得當領洗時,只要我對教會中的故事不清楚,天主也總會創造機會讓我認識我該認識的事。

在天龍八部中,有一段敘述慕容博、蕭遠山、鳩摩智及少林寺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老憎間的場景,這位老憎對蕭遠山及慕蓉博偷取少林寺武功祕笈及慕蓉博將少林武功祕笈贈與鳩摩智的幾十年間的種種,非常平和的說出。
那老憎說,初練少林寺的絕技,每一項都能取人性命,凌厲狠辣,大干天和,是以每一項絕技,須有相對應的慈悲佛法為之化解。少林寺中人並非每人皆知,只是一人練到四五項絕技之後,在禪學的領悟上,自然而然受到障礙。這叫武學障,在別宗教做知見障。佛法在世求度世,武功在求殺生,兩者背道而馳,相互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絕技才能練的越多,但修為上到了如此境界的高憎,卻不屑去多學各種厲害的殺人法門。

一旁的道清大師說:「得聞老師父一番言語,小憎今日茅塞頓開。」一旁的群憎合十說:「請師父更說佛法」。

原來佛法在世間是無處不在的。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端看我們如何的領悟。就像是天主教中說,天主的愛無處不在,你們會聽得聽吧。就是天主教中,天主高高在上的位階,這真是跟佛教有很大的不同呢。

幾十年來,這位老憎看著慕蓉博偷盜少林寺的武功祕笈卻任其而為,這到底入世或是出世呢? 不過這位連姓名都沒有的老憎他一定也是一位得道高憎,這就是中國人一直追求的境界吧。

有機驗證--品質保證的基本要求

最近一個月忙著做有機驗證的內稽,一群平均年齡50歲以上,大部分只有國中畢業的原住民阿公阿嬤,在稽查員的要求下,一頁一頁的檢查產銷履歷的本子,必須確確實實的紀錄。我看到拿鋤頭的斗大的手,必須遷就那一支細細原子筆,真是委屈他們了。

他們手上拿著筆,眼睛在A4大小的文字中,看著不熟悉的文字,吃力地寫著栽種過程的每一個步驟,他們的筆總是在紙的上方停留許久,不敢將文字落在紙上,好像自己想的一定是錯的,因為他們從不曾有過要書寫的需要。我好像一位監考老師,在課堂上看著小學生寫著大學聯考的試題,但是沒有一個人用渴求的眼神或話語來討價還價。大家都知道,即使再困難,這是一定要做的。

有機是一種對生態系統的尊重,他不僅僅只是不用化學肥料,不用農藥的來栽培作物,更應該再利用土地的同時,關懷例如我們不在田間焚燒植株或是任何東西,雖然焚燒植株比較省事,焚燒植株所留下的草木灰有助於植物生長,但是焚燒的動作同時也燒死了田地內的其他生物,這等於破壞了生態的平衡。

過去二年,很多人跟我說,要農夫寫產銷履歷,,拿鋤頭的手,寫那麼多的字,真是折騰他們,更何況他們是原住民,真的有必要一定要做驗證嗎? 反正很多人不做驗證也說是有機,我們只要有良心就好。有人說,寫紀錄就能保證是有機的嗎? 我想這些都是藉口,一種不願意進步的藉口,做好產銷履歷的紀錄只是品質保證的第一步,這不是我們提供優良產品的第一步嗎? 就好像ISO9000-14000,這些應該只是基本的品質證明。我們願意告訴消費者,提供優良產品是我們的責任。

我真的要這一群努力的原住民喝采。

2009年2月18日

自由意志,人所擁有的何等恩寵與權利

在印度真好,我可以隨性的寫我的部落格、嚴謹地思考這些日子以來的點點滴滴、認真酌磨所發生的事對我的人生的激盪是什麼?而我有為了他改變了什麼?我該慶幸自己能夠任意的揮灑人生的畫筆,我愛加什麼色就加什麼色,我愛換張畫紙也可以,許多人有跟我一樣的渴望,卻不見得能有這樣的自由。

有人說是因為環境上的不允許、有人說是我的幸運、有人說是我的任性,但我想說這是人的自由,你選擇了就必須承擔這個選擇所附帶的所以責任義務,當然也有附帶的快樂與滿足,我選擇了人的自由意志。

今天聽到朋友說她有輕生的念頭,我不能說她是自找的,但是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說是這不行、那無法、沒辦法.......,我不知道我自己的韌性是哪裡來的。不過我知道,有人愛我、有人很愛我、有人尊敬我、有人敬重我,這就是我覺得我的人生有意義的地方。

前幾天跟佩楨分享那已經過去的40歲的恐懼,不知道她聽了以後作何感想,他會不會也應該開始思考老年的生活與規劃呢? 我祈禱天主讓我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天,如天主一樣,他在無怨無悔的時間中,回到天主的身邊。我不是聖人,但願我的生命為祂所用,只為了回到祂的身邊去。

回到台灣已經一個禮拜了,這個禮拜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好像時間過的飛快,似乎人的欲望永遠不滿足,在追逐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這個渴望也像是體脂肪一樣,在不知不覺中不斷增加,直到你警覺到危險為止。

2009年2月3日

社會企業是啥?

在過年前收到之前與胡老師與子揚的訪談稿,重新讀一遍感觸頗深,這個訪問主要是想了解社會企業創業者有無特殊的人格特質。其間也談到很多跟若水間的合作過程

老師提到幾個企管的人會說的話,如可以賺50 %的話,為什麼只賺30%,別人可以賺50 %,為什麼我只賺30%之類的比喻。我認為要賺幾成應該有一定的正義原則吧? 什麼是合理 ? 如果在一樣的條件下,賺30%是合理,那麼賺50%的話,一定有其不公平的地方,例如,超工 時低工資對員工不公平,破壞生態對環境不公平,當為了利益對森林予取予求,對居住在其間飽受土石流的人不公平,這些多賺的20 %, 事實上該由誰來承擔?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絕不是在這整事件中的無辜者。

什麼是社會企業? 誰屬於社會企業? 這個問題困擾我許久,當事情越來越多,每天都為了學習 自己不知道的事而忙,為了解決發生的事情而忙,為了讓生產品質更好而忙,為了讓流程更順而忙,為了資金缺口而忙。該做事很多,也沒有多餘的時間來想社會企業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要為後人爭個什麼社會企業。現在想想為什麼學界想研究社會企業呢? 社會企業的掘起對business有什麼影響嗎?

寫了那麼多關於社會企業的文章,我的目的是什麼呢?

老師說,企管教的都是人類的劣根性。所以什麼是企業,小時候我們不是讀了很多關於倫理道德的書,那些都是放屁是嗎? 我們課本努力標榜的人都是說說而已嗎? 不會吧! 我是不是太激動了。為了了解企管我應該去了解企管在說什麼? 企管跟行銷有何不同。

最近有個感覺,行銷是不是就是一直不斷地開發人潛在的欲望,引發人不斷地追求欲望,並且用比較的方式來告訴人們,你目前的生活不太好,應該是怎樣的生活是好的、是優質、是尊貴……(我實在是辭窮,不知如何形容,人一直不斷地被引誘,只是為了賺別人的錢),所以人類不斷地開發新資源,用盡地球資源,現在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必須面對我們自己因為貪心及渴望所帶來的慘痛後果—環境浩劫。


英國是最早倡導社會企業的國家,1972年英國貿易及工業部則將社會企業定義為:“企業主要追求的是社會目的。其盈利主要是用來投資於企業本身或社會,而非為了替股東或企業持有人謀取最大利益。”這是就謀取利益的角度。DTA認為社會企業的認定為最終這些利益是否回歸組織所用。當然組織的目標一定是解決社會問題或是提升社會利益。

對我來說,服務比創立社會企業更重要,但做社會企業還真是有趣多了。難ㄚ。

階級

我們常說印度的種性制度是非常不好的階級制度。難道我們的社會沒有嗎? 有,他只是用錢區分,並且被努力與否給美化了。當你付出努力,你就會有錢,有錢多寡表是示階級高低。

人類文明進步原因之一是因為貨幣制度的發明。貨幣是誰發明的呢? 貨幣發明至今還有人身受害。或許貨幣沒有錯,有錯的是資本主義,為什麼資本主義會錯的如此離譜呢? 為什麼全世界窮人這麼多,都還不能有個say,或是窮人心裡嚮往著資本主義,所以資本主義也沒有錯。還是窮人都不敢有夢想。也就讓階級的故事一直發生下去。

種族融合就是向主流文化靠隴。舉例,為了原住民為了生存必需學習另一套文化,為了子女教育,原來的經濟制度已然不敷衍使用,必需賺取貨幣來提供子女教育,偏偏教育主題不是自己的文化語言,而是別人的主流文化的。

我們常常已經身在較高階級而不自知,我們卻常常要求別人跟我們一樣。

困境

困境。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難解釋的詞,因為有困境代表我們做了一些事,所以這是值得喜悅的。而解決困境就是一種天職,因為這是創新所帶來的一種挑戰。

考及元曾經說過,我是一個奇怪的人,因為我不會喊救命,我不需要別人同情。在某些角度上是的,因為我從小被教育不要做超過自己能的事,當然也可以解釋為任何事情量力而為,這個 ”為”字是指自己,而不是合作,自己從小到大也沒有想過要如何跟別人合作,或許潛意識中希望自己是個默默無名的英雄人物。(好像有點矛盾)

以前常常做一個白日夢,夢想自己是的家庭是一個很大的企業,當然自己將來也會繼承這個大企業,但我總是從最基層做起,並且不希望自己的身份被知道,希望以最平凡的角色與大家相處,希望沒有特權存在(暇想著特權應該用在對的地方) 。

從過去10年以來,就是這樣單打獨鬥的朝設定的目標前進,雖然辛苦,我做的很快樂,我有獨立,自主的自由,也感受到我的幸運是別人所不容易得到的,我不曾有過現在有的壓力。如今,更多的名聲,更大的掌聲,更大的壓力,給人承諾的壓力,我的困境是我如何維繫這些對人的承諾的同時,我還擁有自由。

歐巴馬的夢想之路

趁著這次印度之旅把”歐巴馬的夢想之路”讀完2遍,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作品。我從沒完整聽過他的演說,但很多人都說他是一位天生的演說家。喜歡他只是因為他的笑容是如此的平安,我本就喜歡深膚色的人,所以也喜歡他多過希拉蕊,不喜歡人用強勢的態勢來強迫人,不喜歡咄咄逼人,所以喜歡他的笑容。

我想他的尋根成長之路,一定比書中的描述過程更加艱辛,但他以黑人自由主義者的角度撰寫,沒有哭天喊地的悲情,他只是淡淡的描繪出尋根之旅的情緒,這些不只是他的經驗,也是所有美國黑人的心情寫照。這本自傳真是一本勵志自傳,對於一位社區工作者更應該讀這本書,他讓我更加了解社區工作應該如何精進自己。書中有許多值得一在反思的話語他真不愧是哈佛高材生。

一位如此年輕的政治家,是如何決定參選美國總統,美國給了人們什麼樣的自由與自信,讓一位美國黑人有這樣的自由,或許應該說美國黑人的人口數已經多到時機成熟可以擁有一位黑皮膚的總統。或是美國真的意識到尊重另一種文化的發展,才是未來人類發展的生存之道。

儘管我不是很喜歡美國,但我不得不佩服美國的心胸,這些美國人的祖先都是因為夢想而去美國開墾的人,因為他們相信,美國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這個夢想新一代的美國人並沒有忘記。
人應該為夢想而活著。曾經有人問過—你有多久沒做作夢了? 原來對現代人來說,作夢是一種奢侈,想實現夢想叫做不切實際。我的人生也要實現夢想,才會不枉天主造人的這一生。

書中一段對社區故事描寫,也正是我們現在工作的寫照。

“回首過去的十五、二十年,他們還是心滿意足。擁有雙收入的保障,付清貸款帳單,也許子女上了大學,壁爐上掛滿他們的畢業照。他們維繫著家庭,讓孩子不流落街頭,他們也組鄰里守望互助會來約束彼此。”
“但當他們談到未來的時候,聲音裡卻透露著一種不安。他們會提到一個時常來借錢的表哥或兄弟姐妹,或者是一個成年的孩子,由於失業,仍然住在家裡。即使是那些完成學業,順利進入白領世界的孩子,他們成功的本質上仍是失落,因為這些孩子越是成功,他們就越可能搬走。更年輕、更不穩定的家庭搬進他們的住所,第二波移民來自更窮的住宅區,那些新來的家庭無法一直支付貸款或是維修費用。汽車偷盜事件更頻繁了,綠意盎然的公園空無一人。人們開始在家裡待上更常的時間,他們安裝精細的鐵門,且估算著,能否虧本賣掉房子,搬到一個更溫暖的地方。”
“用木板修補的住宅,破敗的店面,只剩老人的教堂,不知誰家的孩子成為街頭小霸王。”個人發展與集體衰退這種雙重的感覺。


在部落工作,有著幾乎一模一樣的面貌。我們不斷地宣傳著所謂的優質生活,原住民終其一生在為這些物質生活拼命,他們認為送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是給他們的資產,告訴子女能在外面找到工作就不要回來,為了子女及家族裡的 日持常需求,他們以打零工的方式賺取現金,生活方式徹底為了生存而改變,農田已經租給甚至土地被騙(這個可能比美國黑人好一點,起碼原住民可以告訴他的子孫說,那一片土地都是你的祖先的。不過這真是具有悲情、忿怒及至形成仇恨的一句話。)一片片自己的美好的山林變成別人的經濟作物的家,進入自己的土地還要有通行證。

在台灣我有相同的感 覺。我知道自己來自中國,卻不知道自己的認同在那裡,但絕不是中國,中國所代表的文化價值是什麼呢? 大人告訴我們要有一份好工作,需要一個好名聲,一個好家庭,一棟好房子及一雙好子女,這些基本需求來自於好收入,就是賺錢。錢似乎是安全感保障,這原也是無可厚非。但窮人賺錢何其困難,而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如果不是因為懶惰,就一定是環境因素所造成的惡性循環的結果。

在部落工作常常會有失落挫敗的感覺,階級所帶來的不平等,我們的工作遠作不完,然後就被質疑NGO到底完成了多少工作。ㄞ! 天知道永遠做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