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

一些社會企業的省思

距離上一篇blog已經2個月了,在前往開會之前的一個空檔,讓自己的思緒沉澱,是我一直以來的習慣。而沉澱思緒的好夥伴就是blog。回想一下,這2個月到底做了甚麼? 讓我如此忙碌,以致沒有時間寫blog。

最近輔大的社會企業講座中邀請了「日月老茶廠」的負責人來輔大分享他們所經營的社會企業,題目是『從社會行銷看日月老茶廠。剛好遇見20年前的同學陽鄭中,他去年開了一家叫做指標善因的社會行銷公司,主要推動的就是社會行銷。從他給我的幾個例子當中了解,社會行銷的主要目標是「企業」,而不是NPO。所以社會行銷的主要目標,應是在於協助企業,更加有企業社會責任的展現,也將過去企業協助弱勢族群的方式變得更為寬廣,從給予-接受,發展為社會倡議。讓影響力更為寬廣。

然而,社會行銷的最終目的是企業行銷或是解決社會問題,社會行銷的目的,某一很大比例上,一定是塑造企業本身的形象,因此對於社會問題的解決效益上,應該是一個有趣的研究問題。但不管是為了企業的形象,或是解決社會問題的比例,畢竟企業主願意就社會議題的倡議上投入資源及努力,這就是一個值得讚美的事了。

最近與胡哲生老師討論光原的近況,再度引起我對「社會企業」及「企業社會責任」的反思。「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種文化,這時又會牽涉到何謂「文化」的定義? 越是思考社會企業的定義,就越覺得這是一個哲學層次上的概念。「社會企業」及「企業社會責任」一定是不一樣的概念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出現,應該是在於一個企業在發展的同時,是否有兼顧到成為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然而「社會責任」的定義又是甚麼呢?

最近與許多企業家有機會聊天時,異口同聲說,企業的目的就是為股東賺錢,如果沒有做到就是沒有盡到企業的責任。如此說來,賺最大利益是企業的基本精神,然而在賺錢的過程中,是不是對於環境、各種關係人的利益也相對重視呢? 記得幾年以前,到花蓮東海岸去旅行,在海的沿岸蓋起了幾棟的高級觀海旅館,不消說,這一定是有商機的。但是對於幾代居住在哪裡的人而言,因為靠著海邊生活所發展出的文化及生活習慣,突然有一天被告知,到海邊散步是需要付費的,這是多麼令人無法想像的事。太陽、空氣、水、美麗的山景、寬闊的海邊,一切大自然的化工都是上天賜予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所有人類,突然有一天,商人說這個有商機,而我們必須付費來取的這些生活所需,即使是使用者付費,我們有應當付給大自然吧。

「文化」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甚麼樣的角色及功能時,會被稱之為「文化」。透過「社會行銷」手法的企業,可以稱之為社會企業嗎?或許社會企業是有階段性任務,當這些階段性任務完成時,社會企業說不定也應該變成企業。
社會企業的成立在於「解決社會問題」。社會企業會不會類似NGO的使命制,當使命結束時,社會企業也將結束?為何會對「文化」有所隱憂呢? 「社會企業」就是一個企業體,既是企業體,就會有許多與社會企業本身文化上相異的思想不斷地出現來衝擊社會企業的發展,也容易造成組織內「手段」與「目的」間的模糊,這很容易讓社會企業的發展走向不同的道路。

網路上的新聞指出,太空旅行正流行,台灣有3對夫妻上太空旅行,每人所需費用為700萬,這3對夫妻正在接受上太空旅行的訓練。這顯示出台灣人也還滿有錢的,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消息吧,所以一對夫妻的花費是1400萬。有想一定有人會說,就2個人花這麼多錢,如果把這錢拿去做公益,一定會果會更多吧。但我想這樣的花費,對於當事人來說,說不定也是支持宇宙研究的一種方式吧。畢竟我們對於地球以外的認識,真是很有限的。其實對我而言,倒也更加佩服沈學榮先生的毅力與魄力,他願意將錢拿來做為未來年輕人的培育平台。最近他創立了一個『青平台』基金會,基金會的創立目的就是希望以創新的手法,來吸引、培訓、永續發展台灣的年輕人。

如何為年輕人創造一個平台,而這個平台又可以是一個『社會企業』呢?這真是一個高難度的挑戰。但我總相信,只要有人提出來,就一定又有一個相對應最適宜的方式來做。就好像正中情傾於社會行銷,他提出一個冰淇淋的想法,剛開始我如何也無法相信這是一個社會企業的案例,但是總有做成我心目中社會企業的方法可以被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