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7日

合作的基礎

合作? 這是一個有趣而且弔詭的字眼。合作的真義,如果用選擇題,或是用是非題,答對率應該是100%。但是真正的合作是什麼?恐怕可以用輪聞來討論了。patrick說,星展太大,不太想合作,而我認為大小不是只實體,而是視野。當然光原小到不足以評量銀行,但是合作的基礎,不應該只建立在實體上的相當。

昨天與銀行討論"合作"事項,當然彼此希望彼此拉抬,達到銀行在台灣立足的目標,銀行想要在台灣立足,因此成立台灣本地公司,而光原想要放眼世界,似乎在這個著眼點上,就已經不太一樣。

姑且不論銀行與光原合作的目標,從光原角度上而論,光原想要跟哪種類別的異業合作,在這次與銀行的合作討論中,我想要與"想要為台灣社會做些改變的人"合作。這個高調,常常讓我被打槍,因為改變可大可小。我最常聽到的是,"完成階段性任務"。聽來不錯,卻像是妥協。

妥協沒有不好,妥協是進步的一種方式,但使命就不能妥協。

日前,光原開股東會,好久沒有見到股東了。對於光原的股東,我有莫名的感激與尊敬,感激更多一點,我總希望可以為股東們做點什麼。雖然在business的世界裡,幫股東賺錢就對了,但是光原的股東卻不是指要求賺球,每一次開會,總會聽到沈董事說我們的農友賺的太少了,他建議換高單價品項,真是令人敬佩的董事。

合作,是基於彼此的利益,銀行與光原的合作,不一定將利益呈現在光原,也可以是呈現在農友身上。但對大部分的企業合作上而言,ㄊ們似乎很難理解這樣的事。

我所想的方式,有可能變成真的嗎? 或者我想的是天方夜譚呢?

開會是民主表徵,但開會也應該有遠景

瑪納的會員大會即將展開,一年的日子就這樣過去了,時間過的真快,它是如此負責任且毫不留情的過著。一年前上演的戲碼,好像是昨天才看過一樣。

去年會員大會提出的爭議性議題,預決算上沒有蓋章,而被質疑為報表有問題,3/4以上的理事及會員都認為只不過是一個小小失誤。但無法讓這些人信服,甚至向原民會及內政部舉發,引來不必要的誤會。雖是不必要的誤會,我們仍然要面對及處理。這也是天主給予磨練的一個機會。如今會員大會即將到來,我們也用謹慎的態度來面對這些工作。

在民主的過程及態度中,發言及行使權利是正常不過的事了,然而,什麼才是我們可以發言提出的問題呢? 是根據理智及智慧所提的問題? 我想當然不僅僅是這樣,但提出問題的態度,也應該是我們要提升的課題吧。會員沒有無上綱的權利,工作人員也不是你家請的下人。彼此的尊重,是最基本的態度。突然想到,總統是我親自用選票選的,所以我可以親自非常正當地質詢他? 這個是非題,我想沒有人不知道它的答案,但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不,我們是有非常明確的制度在的。

瑪納是一個非常小的原住民組織,組成份子大都是農民,弱勢的農民。瑪納不是一個政治團體,瑪納要成為一個可以造福他人的家。瑪納的成長不是靠政府補助(當然政府或其他人的協助很重要),而是靠瑪納中的每一個人。瑪納要成長,就是要不斷地學習成長,彼此扶持。扶持並不只是指揮別人做些什麼,顯示自己的知識,而是用自己的身體,讓令一個人依靠往上,這叫做扶持。

有人說瑪納給了人們什麼? 如果要人加入瑪納,可以得到什麼利益? 利益,乍聽之下,是一個非常世俗的說法,仔細想一想,其實也跟我們要追求推主是一樣的道理,握什麼我們要追隨耶穌呢? 祂給我們什麼利益呢? 是啊,我們都知道耶穌給我們的利益是什麼,但我們自己不要的。 那麼瑪納呢? 瑪納要給人的是什麼? 是一種可以追求利益的方法、工具、團體。這道理是一樣的。

我們知道耶穌給的是什麼,所以我們自由決定不要祂,因為得到祂之前,天主說的很清楚,你必須按照天主的旨意做事,如果不能,就無法進入天國。有時,我們罔自菲薄的認為,天主給的任務是艱難的,而放棄。

那麼瑪納呢? 人們先想,進入瑪納,我要得到什麼,不是自己想要的,便提出許多的理由來說明,尤其人們想從瑪納得到的是金錢。瑪納要給什麼呢? 在這裡,你可以學習找到喜樂,找到平衡與平安。

這個如天高的夢想,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與努力,如同我們的教會一樣,教育需要每個人的付出與努力,教會已給予每個人,他所需要的平安。

2012年2月18日

行動,才能實踐夢想

最近林來瘋成了世界的頭條,也是大家街頭巷議的最正面的新聞。我不是一個追求新聞的人,但這新聞卻讓我注意,因為從始至今,對上帝的信仰及愛是林書豪人生中的首要重心,就算讓他擁有全世界,要取走他與上帝間的關係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對我而言,這就是我最近5年來的信念,所有一切的成果,都是上帝的許可下,才能發光發熱。

這個事件不僅僅是林來瘋的個人努力,也證明美國是一個機會之城,鼓勵每一個擁有夢想的人,不管未來成功與否,實踐夢想是一個天職。如同聖經上說,天主給每一個人自由,讓他做他想做的事。
台灣因為少子化因素,加上開放大學成立,最近5年來,大學教育不斷地探討少子化之後大學的營運之道,及大學的退場機制,輔仁大學也不例外。年後有機會與學校幾位教授一起為了海外學習、多元探索連結到分律賓聖言大學交流,也聽到許多老師對於學校治理的想法及抱怨,大部分人總是有很大的理想抱負,卻因為上層的政策,導致許多學生、研究事務上的不足,或是競爭力降低。
從我的角度上來看,這不就代表上主給了我們機會,讓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取得改變現況的機會嗎? 古人說,中國人好為人師,一點都不錯。我們總是非常理智為認真的提出建言,卻希望別人來執行這些建言。如果學校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那麼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義務來使這個學校更好,這不是一個人或少數人的責任。如果是這樣的態度,我們也一定教不出有創造力的學生,也許我們教的出卓越的管理者,卻不見得教的出卓越的領導者。

上週光原開股東會,這一個第一個以社會企業為名,願意要給台灣社會企業立下標竿的社會企業,背後沒有耀眼金主的支撐,沒有大公司基金會的培養,有的只是幾個想為台灣社會寫下一點點影響力的青年人(創立時,平均年齡37.3歲)。這樣的豪氣與執行力,是我們想建立的。
光原股東會上,仍不免對於營運作出檢討,所幸在成立4年之後,終於損益兩平。最讓人感動的是,損益的討論,只佔整個股東會的一小段時間,大部分討論的是,我們要如何增加農民收益、如何納入無法在整個供應鏈上立足的小農,沈董事甚至認為要有自己的通路,才可以讓台灣這個島上的更多人,青年人成家立業,並且愛護它。沈董事是光原社會企業往前邁一大步的推動者,他不只協助光原社會企業站穩腳步,更希望以此為基礎,讓台灣的年輕人被看見、被培養。她很低調,卻不是在做慈善事業,該有的品質、規格要求一點都不馬虎,他認為台灣年輕台灣有實力做這些,他們要的只是一個機會。而他以自己的能力創造機會。

臉書(Facebook)創辦人祖克柏首度公開募資,他提到公司的5大核心價值,聚焦影響力、動作快、大膽行事、要開放、打造社會價值。我認為這是台灣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所部會訂定的公司價值,因為台灣的中小企業是從代工起家,或許我們青年人應該要開始正視這個議題。創造社會價值中,他提到"臉書的存在不光是為了打造1家公司而已,而是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開放和相連。我們期望每個臉書人,能每天聚焦在如何使所作所為替世界打造真正的價值。"這真正的價值就是不以己利的價值為目的,是愛的價值。

夢想可以每個人都有,但只有開始實踐夢想,夢想才得以實踐,這包括創造實踐夢想的環境。

2011年11月27日

讓社會企業議題繼續發燒

企業與NGO對於社會企業的期待,真的有非常大的差異。有差異並不是甚麼新鮮的事,如果這差異是無法彼此了解的,這可能也會造成無法合作的結果吧。

若水對社會企業的定義,大約是現金應用被廣的定義。『所謂「社會企業」,是指有營收、能獲利的公司。他不靠捐贈,而靠日常的營運,在市場機制中自給自足。他的獲利可以分配給股東,或繼續做為公司資本,或回饋給社會公益。
社會企業與一般公司不同處在於:在提供的產品、雇用的員工、或服務的顧客上,解決了社會問題,創造了社會公益。公益的領域包括,但不限於:教育、環保、貧窮、公共衛生、弱勢族群。
創造公益,就是在這些領域中濟弱扶傾,消弭不公平。
「社會企業」,就是用商業的手法,達到公益的目的。』


就以上的定義,堪稱為完美的定義。這樣的定義在我經營的社會企業中,卻有不一樣的思維。社會企業的定義真的不容易,而不容易的原因,在於人們用道德的標準來審視社會企業。我們不會用道德標準來審視企業,因為企業的本質就是賺錢,而賺錢難免有一些不道德方法。但社會企業就不行,因為我們都用放大鏡在看社會企業,這是一種謹慎或是一種歧視。

一、有營收、能獲利且不靠捐贈,而靠日常營運。這樣的指標,當然是一家公司
二、在市場中自給自足,他的獲利,不一定要分配,可以繼續擴大公司,
三、獲利回饋社會公益。
以上三點,與一般公司沒有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是『沒有明訂為股東獲取最大利益』,只要自給自足。然而自給自足,又如何擴大公司及回饋社會。

這裡提到,社會企業與一般公司不同處在於,在營運過程中,只要有一個環節與解決社會問題有關,創造了社會公益,就可稱之為社會企業。甚至只要提供產品可以解決社會問題,不必顧及解決方式是否為社會製造更多問題,也可稱之為社會企業。最後以『以商業的手法,達到社會公益』。

因為社會企業的定義困難,許多人將社會企業的定義以光譜的概念來呈現。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商業的手法,達到社會公益』,最簡單的方式及解釋就是,賺了錢,然後捐助做社會公益。

瑪納及光原對社會企業的定義,並非只是在於賺了錢,然後選一個標的最公益。社會企業的目的為了解決社會問題,因此在整個服務的過程中,不應該繼續增加這個社會或是地球的負擔。
有人問我,光原的盈收要做甚麼樣的公益,這是我最常被問到的一句話,光原的設立是為了解決原住民貧窮問題,及因為貧窮問題所衍生的文化維繫、家庭破碎及子女教育問題。解決人的問題,並非只用一種方是就可以,就好樣我們生病去看醫生,醫生一定不會只給一種藥,或是一種病症的解決方式耶訂不會只有一種,這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在經濟問題上,先以公平貿易的概念來彼此對待,讓原住民可以有規劃生產、有規劃的收入、有規劃的存款、有規劃的生活,對未來有一種充滿希望即可依靠的感覺。
在價格、流程上透明,是教育原住民得靠近市場的方式之一,是為自己創造機會的教育。
有機不應該只是有錢人的專利,台灣要國富民強、要有強壯的下一代,就必須有健康的體魄及精神,健康的食品是擁有健康體魄的基礎,並不事等在生病了才吃有機食品。
有機市場擴大,有助於有機耕作者的投入,有機耕作產量提升,不僅讓社會大眾享有平價的有機蔬果,更是保護土地的方式之一。

光原社會企業並非在有營收之後,才投入教育或是其他社會公益工作,而是在每一個過程中,都應該計算其社會公益的價值與效益。

當大家都在為社會企業定義的時候,社會企業的本身做出甚麼樣的創新或是貢獻,讓這個議題不斷地繼續發燒。

2011年9月30日

小兵立大功--意外讓更多筍農受益



任何產業的建立都需要資金的挹注,缺少資金,就像是滿漢全席的廚師、道具都準備好了,就是缺上等的材料。
由於資金的靈活運用,99年瑪納貫徹公平貿易精神,以高於是市價40%價格,收購近42噸轎篙筍,農友總收益達1,380,335元,使瑪納筍農較一般筍農收益提高40%。此一策略,影響100年產地轎篙筍收購價,歷史高價35元/KG為中價。收購轎篙筍的策略,意外地使產地轎篙筍的收購價提高,也使非瑪納有機農友普遍受益。

這個現象暫時證明部落普遍對於市場價格掌握持悲觀態度,然而只要能夠量大,仍然是可以影響市場價格。無奈過去部落農友為了求得現金,普遍只能成為初級生產者,明明是原物料生產者,卻往往成為被剝削者。

瑪納於99年以高於市價40%的價格收購42噸轎篙筍,對當地筍價引發強烈話題,效益呈現於100年部落產地筍收購價,以99年價格成交,此價格為過去10年平均高價新高點,且高於平均筍價25%(平均筍價是當地農友說的)。今年(100年)梅雨季節延後,雨量小,導致4、5月低海拔轎篙筍產量大減,僅剩5月底6月初的高海拔有產出,產季僅剩一個月。根據農友說法,低、中海拔轎篙筍幾乎完全沒有收成,高海拔收成約只有6-7成。轎篙筍的收益若減少,相對於投入後續有機生產的資金亦會降低,穩定筍價可以穩定後續繼續投入的信心。

八八風災後第3年的努力與成果

根據美國羅德爾協會(US-based Rodale Institute) 進行最久的有機農耕研究發現,有機土壤管理不僅減少石化燃料用量,同時也可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把在空氣中的碳,貯存在土壤中。該協會的科學家估計,若有機耕種如種植覆蓋作物、堆肥和輪作,在地球上35億英畝的可耕地上施作,則能吸收將近40%的二氧化碳排量。
一個農夫在1公頃的土地上,種植蔬菜、水果和穀類,可以餵飽30個人持續一年,如果換成生產雞蛋、牛奶或肉類,只能餵飽5到10個人不等。
總括來說,有機耕作能透過減少外在資源投入、減慢有機質分解、提升土壤氮供應及增加其碳含量,可增加減碳潛力;同時亦有助提升作物產量。只要持續堅守有機耕作的施行,付以恰宜的輔助機制,如農耕態度及消費模式轉變、政府提供經濟誘因、教育及意識推廣,加上較前瞻性之方案如施行碳配額貿易、綜合養份管理及善用科技化土壤減碳能力等,減碳及防暖化最終必可達成。

八八風災後,瑪納經過2年半結合各方資源,於阿里山建立一個原住民有機園區,致力於發展原住民有機農業發展雛形。目前阿里山瑪納有機園區,分布於樂野村、來吉村、達邦村、里佳村、山美村、新美村。98年驗證面積為42公頃,每個村的有機耕作面積不一,100年有機驗證耕作面積達64公頃。瑪納有機園區之栽種品項,菜園分布以樂野為主,茶園分布以樂野及達邦為主。其中,山美村、里佳、來吉村之現有耕作之面積皆不大,山美村約1公頃、里佳村約有1.2公頃,其中茶葉面積占約1公頃,蔬菜約有0.2公頃、來吉村約0.1公頃,最大宗為竹筍。

在教育訓練上,98-99年每月開課8-16小時。99年實施教育訓練課程以有機驗證法規、蔬果種植技術、田間實地訪視、茶園管理、土壤肥力管理、採收後處理、初階製茶技術、組織培力課程為主,約計510小時,受益人次為3,584人次。在課程安排上,由於非單一作物的驗證,所以在整個教育訓練上的規劃,顯得非常困難。98-99年的重建方向,以重建有機農地設施設備及輔導農友有機驗證為主,共支出5,651,565元(不含服務輔導級訓練費),99年農友總產值5,319,958元。98年耕作人數17人,有機驗證耕作面積42.27公頃,99年耕作人數為45人,有機驗證耕作面積為52公頃,100年耕作人數為51人,有機驗證耕作面積為63,21公頃。

99年1-12月蔬菜總產量為51,979公斤,產值為1,638,376元。99年1-6月蔬菜收益為805,309元,100年1-6月同期蔬菜收益1,277,729元,由於設施設備增加,在100年前半前年之蔬菜產值,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58.7%。

在茶葉方面,目前經營茶園的農友,其茶樹都是回收過去出租茶園的老茶樹,茶農對於管理有機茶園的基礎上缺乏現代技術,尤其在土壤肥力的掌握、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都嫌嚴重不足,導致目前茶青產量只達市場預期的75%,且茶青品質無法達到市場需求品質。
100年茶青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3%。事實上,100年茶園生產面積增加0.5公頃,但產量仍比去年同期減少,今年邀請專家研判歸因為幾個因素, (1)茶園管理技術不足、(2)土壤肥力不足。
除了生產原因之外,市場反應產品品質不穩定,主要歸因為製茶技術待提升;在產量上,由於茶農的茶園管理技術不足,導致實際產量與耕種面積的預估產量,有明顯的差距。另外除產品本身之外,在茶包裝及行銷方面也是目前需增強的部份。

從市場商業價值來看,阿里山高山茶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對於還有進步空間的茶農們,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上,只要多注入適當的管理及提升技術上的學習,將會有相當程度的收益。
建立一個產業系統並不容易,我們仍有許多方向需要努力及突破。阿里山鄉地幅廣大,且有機園區零星分布於各村,有機農友農耕器械不足、耕作技術不佳、產品保存不易、達到市場水準不易,加上運輸上的困境,阿里山雖然擁有環境上的優勢,卻也是面臨諸多困難。

我們應該做的只有一件事,努力往前、堅毅堅持、創新分享。讓更多人分享添主所賞賜的果實。

2011年9月26日

Sambalpum的雨

人們好像忘記了最普通的自然景象,帶給我們的驚奇與喜悅。最近人們常說『氣候變遷』,氣候一直在變,只是我們都忙得不曾感受他的改變,等到我們感受到了,卻又想要控制它。

今天中午午餐時間下了一點雨,午餐結束後,雨還沒有停,大家坐在餐廳裡閒聊等著雨停。這樣的悠閒只有在阿里山上工作時才有,我的都會生活,『下雨』並不會在人們的時間身上,留下任何的影響吧。

下午突然打起雷、下起大雨。雷聲依然在窗外作響,大雨打在窗外的植物、地面、泥土地上,每一種聲音都不一樣,這時也剛好斷電了(印度常常斷電,就像是台灣常常地震一樣。--習以為常)我躺在床上,聽著這些美妙的聲音,帶著水涼意的微風,從窗外輕輕地吹在我身上,雖然這裡濕氣重,這時卻是無比的平靜。我喜歡這種天氣,更喜歡可以聽到雷聲、閃電聲、雨聲,在我的生活中創造的美好經驗。這些都是小時候最美好的回憶,我的人生中的美好回憶,也總是發生在這樣的天氣中。



小學時候,我最喜歡颱風天,學校放假,我躺在家裡的床上,把腳翹在窗台上,讓有雨的微風打在我的腳上。高中的時候,第一次外宿同學家,也是這個天氣,因為下雨,所以不能出門,我們兩人窩在房間裡,欣賞雨聲,她鋼琴曲,在電話中彈鋼琴給我聽。第一個男友也是這樣的天氣,他把手放進我的口袋中取暖。一個好朋友以鋼琴重新編了一首有名的電影主題曲,也是在這樣天氣中,在電話中彈給我欣賞。一個繁重工作結束後,坐在計程車上,打電話給情人,告訴他說現在下雨了,雨水打在車窗上,這麼的漂亮。只要一下雨,我總是會和緩下來,坐著看著雨。

2011年9月15日

8月15日印度獨立日



印度鄉下小學慶祝及紀念獨立日,形式上與台灣30年前的慶祝形式類似,但更多學生参與
學生在這個日子裡,對國家認同更加認識。學生在慶祝前祈禱國家的發展與平安


8月15日印度獨立日
對印度來說,獨立日是非常重要的日子,真是舉國歡慶,每一年去印度的日子,都適逢獨立日,加上今年是我参加在印度鄉下小學的獨立日。就如同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年雙十節都有國慶日,學校有活動,然後放放假一天,小時候,根本不能了解為豪要慶祝,但對於放假倒是十分喜歡。及長後,雙十節學校已經不在有活動,只有放假一天。所有人都是爭取放假,卻不知道放假的意義吧。

印度的國旗有三個顏色『紅色、白色、綠色』及有24個放射線狀的圓輪,橘色是取於印度教ganatha的顏色分別代表『犧牲、和平、成長』及『24小時、圓滿』的意思。想起小時候,學校教我們的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三色,代表是『自由、平等、博愛』。台灣的政治爭執,影響台灣人民對台灣的認同,只認同現世的金錢與慾望,國家認同不一定是絕對的好,卻也一定要認識,就像是認識我們的父親一樣,我們不父親是誰一樣。同樣地,在100年前,當時的人民選擇了現在的國旗認同,這是歷史事實,我們應該同意當時他們的決定。如今,我們如果要改變,那是現在大部分人的決定,未來的子孫不能說,那是錯誤的決定,歷史是已成的事實所組成的。台灣的政治爭執,不可否認將影響未來的台灣命運。

印度獨立,是因為印度從受英國統治超過260年的歷史中,重新省視印度人自己的地位與角色,國父孫中山想要從列強手中,重新找回屬於中國人得自尊與認同,這與印度獨立是相似的,但變成國共戰爭,導致如今的兩岸現況,台灣人看似辛苦地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生存,且要活出自己的樣貌,我想這也是一種修行吧。

2011年9月12日

Prayer of discipleship—Use me as you wish me to be

Dear Lord,
Let me with your grace realize that:
your creation to calls me to care;
your selfless life calls me to live;
your gracious love calls me to share.

It is you, O Lord, that I have to accept;
and your people that I am called to serve.

I beseech you now, dear Lord,
to lead me to response
swiftly and eagerly to your call.

Make use of my hand to cultivate your land.
Use my mouth to catechize your world.
Let me commit to you my treasures
to help your creatures—my brothers and sisters.
Let me offer you my talents to use them for the good for others.

To you, O Lord, let me surrender my whole life ;
take me and use me as you wish.

Amen.

2011年8月22日

為Orissa小學生祈禱,並做點事




我知道我改變了,我的視野更大、包容心更廣、執著更少,但想做的事卻更多、更複雜。我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但同時我卻有更大的渴望想做這些事,我不知道自己這樣的情況該是如何解釋,我從鄭神父身上學到,該鼓勵自己做這些工作。

從Chennai 坐了19小時的火車到Palasa,凌晨4點半到達Palasa,然後又搭了3小時吉普車到了今天拜訪的地方距離Palasa還有75公里,Orissa有教難的地方,就是這裡。在這裡因為落後因素,天主教在此多設學校教導學生,許多學校同時設有校舍,教養14-18歲女孩讀書識字,因為這裡的女孩沒有上學的習慣,許多女孩在14歲之後就結婚,他們永遠只能是最低階級的人。許多學校收容他們,當地印度教認為這是邪魔,破壞當地的地方和諧與安寧。許多地方的教堂被燒毀、神父修女被傷害或被殺。

這裡的人,被印度人稱之為『原住民』,非常和諧、和善的族群。這個是教區所設置,學校校舍則由德國一個教區所捐贈建設,學校從小學一年級到五年級,是以英文為教學語言(政府所設置學校,則以當地語言為主)。
學校雖有五年級,只有兩間教室,1-3年級共用一間,並且共同上課,4-5年級為共用一間教室。師資及教學資源相當缺乏,相較於Tamil Nadu的教學資源與制度,這裡非常的落後。
小學並設置有一所宿舍,委由四位修女所管理經營,其中2位修女,同時必須在學校教書,學校有95位學生,其中有53人住校,每位學生每月住宿伙食費為600盧比(合台幣435元),其中20人的費用仍由德國教區協助支付。
午休後,我拍攝了一些幼稚園(LKG)學生的照片,我要求學生微笑,但學生聽不懂,老師後來叫來一位學生,『你用你們的語言,來告訴幼稚園的學生』,他們也跟台灣原住民一樣,有自己的語言,並非使用當地語言或是官方語言Hindi。
看著他們的環境,再看看他們臉上的笑容,我知道我應該為他們此後的人生做點事。修女說這裡的師資非常缺乏,對於家長對教育不重視或無法重視(因為階級制度使然),當地的老師一個月薪資合台幣2000元,我們同意先贊助一年老師的費用。

2011年8月21日

來一趟靈性之旅




今天開始了我的靈修之旅,我不知道這14天當中會發生什麼事,我把自己交給天主。

『天主與這個人同在』,就約當中常常出現這樣的一句話,尤其是在族群與族群之間的爭戰時,以色列人的天主與他們同在,決定他們生活中的一切。以前我總是不懂這句話的意思,這句話似乎也呼應了,天主在我們生活中『有求必應』的承諾與照顧。這幾年來,我確確實實的感受到天主與我同在,祂有求必應的善牧,在我的使命中,我請求天主讓我得以成為祂的工具,讓我得以好好的為祂所使用,讓我得以最謙卑的俾女服侍祂,讓我得以完成的是事祂的是,不是我的事。生活也有許許多多不能如意、辛苦、失望、艱難的事,大的如瑪納專案的設計,小到如沒有電,請求電力快點來。我的生活中,無法沒有與天主對話的時間,我總是每件事向他報告、傾訴。

這個旅行,相較於1997年的旅行,我有了很多的改變,卻也有相同的議題。1997年,為了逃避,我選擇了旅行,事實上,我的心還在台灣等待著某人的悔改。今天,我仍然被同樣的議題困擾著,但心中所祈求的是『放下』、『寬恕』,我祈求自己可以放下他人,為自己的自由而祈求,困惑的是要不要繼續合作,我尚無如海一樣的寬容之心,我知道我已經不再有等待的回頭的心情,但我仍然容易被影響,我知道我仍然抱著被背叛的心情,我祈求我可以得到自由,而這自由來自於我自己的決定,但我仍無法知道,我應該以怎麼樣的心情來面對後續的發展。

本來我們已經逐漸分道揚鑣,但天主安排了我們開啟了新的局面,這樣的新局面,更是開啟了我的新人生,即使有背叛的事實,也不能否認後來的這些成果。我不禁要問自己,我是為了這些成果而不能捨棄這段關係,或是我是更加寬大的面對人生的議題? 即使是較有智慧的後者,我卻不斷的質疑我自己的智慧,就像是玩App益智遊戲一樣,我只看到眼前的問題,只想解決眼前的問題,我卻不會看到全面,這或許是我的不足,卻也是一種比較安全的玩法。

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人都希望聽自已希望聽到的話,當然我也是。我希望不只聽到『對不起』,我還希望聽到『解釋』,但『解釋』真的那麼重要嗎? 如果解釋的內容,不是自己要的,問題將會繼續循環。我終於了解『寬恕』的意義。感謝天主。

2011年5月28日

報稅的感恩,一年花22000元,享受超值

5月是聖母月,祈求聖母的恩慈,光照每一個人,特別光照主所喜悅的事。

五月有第三年的有機驗證查證,今年將有部分農友會取得有機標章及CAS優良食品的雙標章。這事多麼令人欣慰的事。五月還有竹筍加工廠的加工驗證,五月還有許多計畫要寫,今年的發展預算尚不知道有多少。所以報稅這麼重要的事,也就一直耽擱了。

我想,直接用自然人憑證登入,政府現有的資料多少就多少吧,我相信如果是列舉扣除,我應該會繳的比較少吧,大約差個幾千元吧。我做好登入,查看,發現我只要繳22000元的稅,扣除已經繳的,我大約再繳17000元即可,拿出信用卡做完登入,上傳,30分鐘完成。

一年花了22000元,可以得到政府許多的美意照顧,晚間出門不用怕、去嘉義阿里山工作可以做高鐵、生病住院有健保、我沒的孩子教育有方向,還有許多靠著人及中小企業家共同努力打造出來的整體生活環境,一年我只花了22000元。

雖然塑化劑的風暴持續升溫、學校霸凌事件頻傳、小學要不教導同性教育、18趴事件、恐龍法官事件、醫療回扣事件,這些都是事實,這些也都是人心的問題,我們不能否認,應未有許多的好事發生,所以我才可以以一年22000元,享受如此美好的生活。

2011年5月27日

成功不只是停留在現在,成功也要永續

整理99年的成果時,對於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幹的我,有了一絲的欣慰,我想堅持初衷的辛苦,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志強在他的網誌上感動的說,「原住民的成功,就是光原的成功。」堅持初衷,多麼簡單的一句話,的確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光原的成功,需要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傾聽聲音之後的作為,會影響社會企業的決策中的哪一部份,是沒有被討論的最大重點。

光原把成功定義在原住民的成功之上,是因為光原初衷的模式是一種以合作、分享為競爭策略的模式,光原的成功定義在原住民的在經濟活動、社區提升上,並不是定義在光原的營業額上,也就是說如果光原的營業額不斷攀升,而原住民的經濟活動及社區提昇上並不顯著,光原本身並不定義自己成功。其他的社會企業並不需要一定要如此定義自己的社會企業的成功定義。因此對於貴人與工具間的想像,並一定是一種衝突對立的兩種模式。光原與原住民之間,彼此是貴人,也彼此是工具。

99年12月,也就是八八風災後的18月後,依照慣例,我們要做一個階段性的評估。98年8月至99年6月期間,是風災重建期,農民直接重建費用約佔50%,設施設備約佔25%,輔導費用約佔25%。就農友(借貸)在八八風災後,重新投入有機耕作的的經額約450萬,收入約590萬,並在借貸的金額中,已償還比例約45%。這並不是在八八風災之後,全新由零開始的計畫。這樣的投入模式,與如此短時間的成果,是因為在八八風災之前,已經開始建構模型,是一種重建的發展模式。

就在瑪納與光原合作上,建立了第一個成功時,問題也隨之出現。問題出現,是一種必然發生的學習過程。99年12月底一個農友在未知會總部的情況下,使用了一個處於模糊地帶的資材--非表列可用,亦無表列不可用。這事嚴重違反誠信原則的問題,這樣的情況下,最好的方式,就是送交查驗單(第三公正方)檢驗,以決定是否可以使用在有機耕作上。但這位初犯且資深的農友,基於種種的不明確因素下,不願深切反省,而資才商也沒有送驗,因此瑪納也就裁定不可繼續使用,如果沒有切結,將不會繼續承擔行銷的責任。這個事件引發班會做出要求該班員退斑的結果。

一個簡單的資才使用的誠信原則,及行銷義務的聯結關係,導致整個團體的穩定性浮動。甚至在整個處理事件幾乎6個月過程中,甚至引發一連串對於瑪納是否因為產業發展的原因,將資源投入在擴建相關產業設施的議題是否應該由班員決定。這個議題與原住民是光原的貴人或是工具的議題類似,我們應該重視人的需要或是想要?瑪納會員中有少數人希望先把資源放在壯大自己的競爭力上,主流意見是建構有機生態農業的價值鏈,哪一個是比較好的,並沒有壓倒性的依據或是把握。

走到今天,我們要評估的是,哪一種方式對大多數人士有利的,且對較弱勢的影響是較大的,那一個是可以在大社區做出影響性結果的,哪一個決定是有機會顛覆過去,有機會讓部落中的結構做改變的。結構重組或許是改變社會階層的方式。成功不只是停留在現在而已,成功更需要永續。

2011年4月23日

向每一個人學習

從家裡到輔大辦公室,一路上會經過10個路口這10個路口中就有3個人在賣玉蘭花。跟她們買花,是我每天一定會做的功課。

輔大校門口有一個買玉蘭花的阿姨,他起先是在靠近建國一路、中正路口往台北方向賣花,也是這3個賣花的人的第一位,阿姨是個開朗的人,他只戴帽子,不會把臉遮起來,他有一隻腳並不方便,每次都看到他一跛一跛的來回走動。經過這個路口,如果有紅燈,我就一定會跟他買花,1串20元,3串50元,因為這個路口是交通要道,所以紅燈時間其實不長,有時候看到他時,來不及拿錢,車子一定要移動,所以常常都是買3串,買的機會多了,阿姨也認識我,有時候他都會買一串(因為沒有足夠的零錢),她卻會給我3串。後來他移到輔大校門口,往桃園方向,或許是因為這個紅燈比較久,機會比較多,從此以後,我在沒有機會跟他買玉蘭花了。

第二個賣花的人是一位男生。他在中正路及建福路往台北方向,他初次出現的時候,是冬天,我猜他喜歡喝罐裝伯朗咖啡,在他工作的安全島上,總是放一罐伯朗咖啡。他是一個有障礙的人,看起來已經有點年紀的老人,應該是歲月吧。他很瘦,臉上的眼鏡,有一個鏡片已經破裂,呈現白霧狀,只剩一個鏡片可以使用,因為很瘦,所以衣服看起來很邋褟,手上的指甲很長,指甲內有髒污。,他從不說話,手上拿一張殘障手冊及一張標著價錢的紙,下雨天時這張紙會破掉,隔天還是拿著同一張紙。有一次手上的紙換成了餅乾禮盒,內蓋內寫著相同的資訊,但是不多久之後,又變回了一張紙。這位阿伯的整體形象並不好,我也沒有常常跟他交關,但只要經過都想看一看他還在不在,不知道他的生意好不好。

在中山路及中正路口,她是這3個人當中最晚一個出現的人。阿婆大約65-70歲左右,身體還很健朗,不管刮風下雨,阿婆總是每天勤奮的在同一路段賣玉蘭花。阿婆年輕的時候一定是一個美女,他總是會把花規矩而優雅的放進鐵絲中,看到有車過來,他就走上前去。現在,我每天都會跟他買花,因為她是我碰到的第一個賣花的人。

她們每一個人都是位自己生活負責的人,,她們可能不是富有的人,不是有太多學識的人,但每天他們都冒著生命的危險,在這裡位自己的生活負責著。在路口賣玉蘭花或許是違法的,但他們的認真精神,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2011年4月18日

是重建? 或是發展?

八八風災經過了一年半的努力,有了一點成績,這個成績是阿里山一群有機農友的努力付出。這些成果我視之為人與天主合作的結果,是我一直以來是為驕傲的的象徵。因著一句『只能當一天的災民』的決心,開始了艱辛但充滿果實的旅程。在重建的定義上卻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建設,叫做重建』。乍聽之下,是非常有到里的一句話,但是卻是非常弔詭的一句話。比如說,被土石流沖走的廚餘液肥場,要在原地點重新興建嗎? 被流失的10公頃土地,政府會拿公有地補償嗎? 因土石流而將河床變高20公尺,侵占民地的地方,要疏濬嗎而歸還嗎? 全世界氣候變遷的影響,造成了許多氣候難民,有學者提出,造成氣候變遷的最大元兇是人類自己,如果依照比例來計算,絕不是目前受到氣候變遷所苦的這些氣候難民。一次的災害,就是讓我們有一次機會來思考與環境互動與妥協,重建的下一步一定是發展,只是資源與責任歸責不同而已。我們之所以會有成績,是因為災民不想當災民,而危機就是一個轉機,端看我們如何面對。

老師最大的安慰就是學生挑戰自己成功

持續在耕心蓮苑帶領教化組老師整理老師們的課程內容,這一年來我經歷了老師們的抗拒、反對,其實這些都是對自己的不信任,對於傳統更新的恐懼,所以以反對及抗拒來表達對這項工作,其實都只是信心不足而已。經過一整年的過程,看著老師們拿著自己的一年來的作業,眼中出現的是自信與接受挑戰之後的勝利。我想這是身為一個老師最大的收穫與安慰。耕心蓮苑創理已經超過13年,過去為了讓孩子得到最大的幸福與愛,一群老師默默的耕耘、付出,讓弱勢的孩子也得獲得品質以上的教育環境,耕心蓮苑從和平北街搬到萬全街,也受到了屋主大力的支持與社會的關懷,創造了台灣第一個社區學校。上周課業結束前,一位老師說,他一定要分享讓我知道,他感謝我讓她認為她做得到,過去一直認為不可能的事,只是自己沒有信心做到,未來她都了解,只要自己願意,就可以達成。

2011年4月7日

自由的責任與代價

最近喜歡上『自由』兩個字,自由是什麼?代表得又是什麼? 自由是有相對責任的。最近幾年,每年世界各地都會發生很大的天災,這些天災幾乎威脅了人類的生存。過去十數年,許多專家呼籲,人類必須回歸自然的定律,否則人終將被自己毀滅。然而,卻有另一派專家卻不如此認為。這沒有對錯,終究是人類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而人類自己必須承擔這些自由意志下的結果,簡單的說,就是因果論。日本發生了地震、海嘯、核能危機,這場危機中,最被世人所稱讚的是,所有日本人在這場危機中,所展現的沉著、穩定。這絕不是一般人民臨時可發生的應變能力,絕不單單是日本政府指導有方,絕不是某些人的崇高使命使然,而是在每日的日常生活中就必需有所鍛練。回想起8年前的桃芝颱風在南投,2年前的八八風災在阿里山,更讓我自己感受到自己與環境間的互動所應產生的回應環境的能力。這兩場災害,我自己都是身臨其境,因此在災害發生後,自己並不驚訝。我們應該在這些事件、事實中體認到『自由』到底可以擴張到何種程度,才是平衡的自由。我們真的可以毫無限制的擴張我們的『自由』嗎? 『自由』並不僅僅在政治裡,也在我們的生活與環境裡。

2011年4月5日

瑪納的秘密武器

晚上十點美心來敲我的門,他一直站在門口,我知道他想要聊天。我們走到外面的石椅子坐下,最近幾天,阿里山出奇的冷,這也是部落工作的辛苦與體驗。 我問:『你最近忙什麼?看起來生意不錯。她說,最近民宿也一些漢人住在這裡,因為山上的工程,所以有許多工人住在這裡。我們都有聊天啦,這些漢人說,他們也是做有機的,做一些什麼有機材料、用品之類的,大家都是同行。後來說一說,好像在推銷東西一樣,之前也有人邀請我ㄧ起去南投,說有一種日本的菌種,做成的堆肥,肥份很好,種出來的菜都非常漂亮,價錢很好,可以賣到1公斤200多塊。』她接著說:『你看他們都有這種秘密武器,瑪納的秘密武器好像沒有,我們拿什麼去跟別人競爭。』我問他:『什麼叫做秘密武器?她說,就像是資材、或是什麼東西,別人沒有,只有我們有的。』我告訴她說:『瑪納的秘密武器,就是你們每一個人。這是你們的文化、信仰所賦予你們的資本,他會教導你們創新、維護、傳承。』他回答我:『你說這個,我聽不懂。我們的祕密武器,怎麼會是我們自己呢? 我們一群被認為需要幫助的人,我們懂得很少。』我說:『我們每一人都是一路在學習,現在我們的菜不會第一名,我們的茶不會第一名,我們的任何出產都不會是第一名,因為這世界上也很多有能力的人。但是,你們有自己的獨特想法,每一個人可以不斷學習,也可以不斷創新,鄒族想要傳承的文化,這才是我們的秘密武器。』這也是我們的第一名。

2011年4月2日

珍惜已經擁有的

104人力銀行調查上班族,多數人很務實,將近五成的人想換更好的工作、排名第一,然後是想存到一百萬,有人生的第一桶金,排名第三是買房子,晉升有屋階級,排名第四是精通一項外語、第五是創業當老闆,前五名都和錢有關,第六到第十名大多和生活價值有關,依序是:減肥成功、自助旅行、談一場戀愛、通過國家考試、以及結婚。2010.04.21自由時報電子報 看到這則新聞,覺得自己非常的幸福與幸運。前5名我都有,至於後五名,也有2樣。"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謝天吧"。是阿。真的要感謝天主為我的安排。一個社會工作者、父親早逝,由寡母獨自撫養5個子女,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這10個項目中的7-9項,說來應該是令人羨慕的。報導說,這10個項目中,幾乎都跟錢有關,以我自己的例子,並不全然都是這樣,我要說這是天主的安排,因為天主為了要我做祂交代我的事,所以祂為我鋪好道路。常常覺得我跟天主的關係,就像是天主父女關係,因未經上說"你求必給你"。這就像是一位十分愛子女的父親,過度疼愛祂的小女兒一樣。我感謝天主給我充滿信德的心性,祂讓我知道並且相信"你求必給你"。祂透過許多的人、事、物讓我真切感受到他的臨在。或許有人或說我是幸運的,是的,我是幸運的

2011年4月1日

歷事練心

2009年3月,慈心第一次來瑪納做有機驗證的查驗工作,這是瑪納與慈心的第一次接觸。不知是從何談起了,查驗人員說了一句"歷事練心"的句子,這句話一直以來總是提醒著我,雖然我還沒做到完美,在管理上,卻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力量。

同年7月,我去参加福智基金會所辦的"企業主管成長營",與會4天最大的收穫莫過於"觀功念恩"一句。並不是只在人家對我有恩時,才觀其功,事時上任何一個機會都事關功念恩的機會。老師舉了一個例子,昨天宿舍的冷氣,因為老舊非常的吵,吵得讓人無法睡覺,一般人應該會責怪處了事情的人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但他因為學了觀功念恩,所以念頭一轉,他感謝製造冷氣的人,讓他不至於太熱,他感謝這個"太吵"冷氣,讓他了解到,還有很多人沒有冷氣,他有冷氣可以消暑,他是何等的幸福。
"歷事練心"的機會,也常常在我的生活中出現,但我總是知道給自己機會修練嗎? 我想我應該還有很長的一條路要走吧。

我常常告訴我的工作人員,我希望瑪納是一個讓人實踐夢想的地方。我以為每個人都想實現夢想,但是實上不一定是。所以在態度上,便有了很大的落差。因此,告訴自己"歷事練心"。這是一句非常有用的話,但到底"練甚麼心"?

2011年2月2日

到底我的目標是什麼?

有一次跟一位神父提到我在瑪納做的事,我說那是天主要我做的,因為我現在做的事,都不是我會的,我只是一個認真社工員而以。如果不是天主的帶領與規劃,以我的小小腦袋,我根本不可能做到,是天主對於原住民的恩寵,並想藉由這樣的神奇故事,讓人們知道天主的愛與恩寵,其實我什麼都沒有做。

神父非常斬釘截鐵的回答我,這是你自己要做的,不要遷拖到天主。我開始質疑我自己,我的目的是什麼? 到現在我都無法說出一個讓世界覺得這是一個為大的夢想,我只是做了聖經及教會的教導而已。

天主經。我們的天父,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的國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求你今天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依樣,不樣讓我們陷於誘惑,但求我們免於凶惡,阿們。

我想要的只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如天主經所說的,過著感恩與平安的生活。

2011年1月28日

是批評或是判斷

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喜歡被批評,我們也被教導不要批評別人,因為當我們批評人的,也同樣會被批評。但批評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如此的害怕被批評? 我們總是說,要對事不對人,因為這樣是客觀的。所以,對事叫做判斷,而對人叫做批評? 是這樣嗎?

在一個檢討的會議上,主管與執行者正在檢視整個活動執行的過程及結果的討論,在一個公關活動的執行上,主管非常不滿意,主管對執行者說:你為什麼沒有正確的執行當初會議中所討論的方式用,而用了後來的方式來執行這個活動,這樣的方式讓整個活動好像有兩個主軸,無法突顯我們的執行目標。

執行者回答說,我就是依照會議的決定來執行的,就是有許多的突發狀況,讓整個活動的進行方式必須依照現場狀況調整。

主管非常不悅的說,你每次都是這樣,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思來做,而不尊重大家的決定,每一次都讓大家在非常緊張的情況下為你解決困境。雖然總是度過難關,我們都把時間花在危機處理上,對於預期的效果,卻是無法有所突破。


批評是一種攻擊,攻擊的目的在於讓對方難堪或是讓自己得利。批評是具有毀滅性的,批評者希望這些事件可以傳播。判斷是為了做出決定,決定目的在於將風險降到最低。

批評與判斷的最大差別在於對象,即是你向誰說了這些事,明明是判斷的事,往往因為我們找錯了對象,而變成批評。

批評又分為外在批評及內在批評。中國人好面子,總是不願在人前說不好聽話,但心理面呢? 是不是也如外表一樣呢? 我們都在同一個單位上班,大家總是要好來好去(關於好來好去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什麼人需要好來好去,什麼人),所以不要批評,我們害怕人們念惡,或是誤解,終究變成鄉愿的心態。我一直對這樣的方式有很大的不能理解,如果我們的組織要進步,這是一種好的方式嗎? 大人跟我說,每一個組織都是有好人有不好的人,我們到底是包容不好的人,或是教育這些人呢?

幾經熱情,消磨,失去熱誠,再從來一次,我們往往被迫選擇消極地等待對方改變,我常想有沒有更積極的方法呢。到底是我自己擔心別人的反應,或是別人的反又應會影響自己。如果依照這樣的推論,原來是自己最在乎別人的看法。

跟揚康臨老師討論了很多天的學校的事,我想他一定發現,原來外面的人是這樣看兒家系。從討論的內容來看,好像是批評,但從有無道理及是否願意有建設性來看,像是判斷。我想外面的人也一樣的態度在看瑪納,瑪納真如我自己想像的美好嗎? 可能不至於,假使不是如自己想像的美好,那麼,我會如何做呢?

批評沒有人喜歡,但是人們總喜歡別人幫我們做判斷,可惜的是我們不會隨便找人認真的討論事情,而是與相關人員討論,這樣就很容易淪為批評。討論與自己沒有相關或是不太相關的事情,這叫做八卦,難怪八卦總是很多,而要決定的事情總是很少。

2010年12月25日

我們要前進,但對於做不到的我們不可遺棄。就像要尋找那遺失得那一隻羊

中國人總會在年終歲末之際反省這一年的工作。我總是聖誕節前夕,想一想這一年的工作,是不是白過了,或是過的精彩。
99年這一年,對我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這一年我聘用了4個人,有3個人已經離職,離職的原因不外乎是老板難搞、老闆不了解我、組織的制度很奇怪。離職的數字,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心痛,也是自我肯定的傷害。

今年的聖誕節,不是一個喜樂的聖誕節。聖誕彌撒中,我收到一封mail(因為手機有收信功能),是某一位駭客從老闆的gmail 信箱寄出的(這個信箱只有外國人才用),且用中文寫給我,我知道是某一位非常愛我駭客,她寫道:『我們要前進,但對於做不到的我們不可遺棄。就像要尋找那遺失得那一隻羊。--離開Manna的人』。這真是一句當頭棒喝的話。我不知道為什麼署名是離開馬納的人,因為離開的工作人員,沒有一個是基督徒。如果是農友,更沒有人有當駭客的本事。我想這是天主與我之間的關照吧。

為了符合市場需要,我們希望農友配合,為了獲得資源,我們要所有人配合。為了跟上速度,我們只選擇我們要的人,因為我們無法等待。
是阿,我們要前進,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我們不前進,我們連對自己最基本的負責任的態度都沒有。因為天主提供給我們我們所需要的食糧,讓我們生存在這裡。我們得到了許許多多人的協助,我們沒有理由不前進。
瑪納的最基本精神,不就是愛、分享嗎。我們應該前進,但最於做不到的我們不可遺棄。就像要尋找那遺失得那一隻羊。

2010年12月22日

我們的工作就是給人希望

昨天去拜訪勇源得淑青,一位讓我非常敬佩的一位NGO工作者。她永遠可以在忙碌中,這麼從容的做完工作,就是那一份充滿包容與憐惜的心,讓每一個人感受的絕不只是資源得給予,而是傳遞勇源基金會想要傳遞的愛心。

我跟她說了很多收到挫折的經驗,我說這個計畫是沒有人做過的,或許無法一時間了解,但農友真的需要。她說:『我們的工作,不就是給人希望的嗎。』

是阿,就是要人希望,或許我們沒有很多資源,但我們卻有很多的愛,這也是希望。

她的一句話,真是一位天使報佳音的感覺。

2010年11月22日

大自然的付出也是成本

最近正在整理八八風災後瑪納的服務成效,這些服務成效從農友的收益、達成率、還款率的數字上,獲得了不錯的安慰,也讓自己稍微寬心。因為農友得付出,相對的光原社會企業在收益的數字上也有一些進展。然而問題隨之而來了,瑪納是屬於NGO組織,對外募款後投入生產,"可能"間接使光原社會企業受益。這只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我想這個答案一定是大家都想知道。但為我,我就一直很納悶,為什麼會出現這想問題呢? 這一工作的複雜程度是如此的大,因為不會賺錢,所以沒有企業要做(如果有企業要做,怎麼輪得到一個社工員來做,創人人之一還拿自己的房子抵押貸款),導致沒有人看好,怎麼突然間出現這樣一個--好像會賺大錢的模樣。

這個問題讓我不禁想要為光原社會企業辯護(因為它是一個部會說話的社會企業)。光原社會企業目前的操作模式是以因應環境,提高原住民收入為目標,而且強調不是在營收獲利後分配所得的方式來操作,而是在經營的同時,便以兼顧環境、原住民生計的方式來操作,也因此讓光原社會企業的股東們格外辛苦,損益兩平的時間一再延後。
最近看到盧貝松拍攝的一部環保影片,這是一部以糧食危機為議題,說明這些大企業如何掠奪自然資源及造成地球環境破壞而不自知,地球溫室效應的發生,是一環一環相扣,誰都脫離不了責任。
片中以美國的牛肉產業為例,畜產業者以大型機械剷平了原始森林,畜養大量牛隻,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放牧牛隻已經不可能的事,再一次剷平另一片原始森林,種植玉米,來供應牛隻生存所需。這些掠奪人人類生存糧食的面積。這些自然資源事不需要成本的,或者應該說是先人的成本。

我想石油及高級礦產也是一樣,有資本的人,帶著機械及資本,來到大自然的地方,貪婪的奪取。石油是當代不可或缺的能源,所以凡有石油的地方便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美其名帶著資源來開發,卻又誰問過大然,我取了這個所需,我應該對這個環境補償些甚麼?石油、礦產...都是這個地球的,也是為了餵養人類而存在的,但是如果我們強取豪奪,終究是未來得人類受害。 商業界最講究的是"禮尚往來",卻沒有聽過石油開發者、重要金屬開發者問過這片山,我挖了這麼多,我該給予甚麼?石油、礦產本來是沒有成本的,所以在開發過程,不會計入成本,但他們忘記計入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得成本。我不是直接從事農業的農民,但是原住民朋友在有機耕作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念是我拿走的,我把他捕回去。這也是過去3年中,我們拒絕了幾個合作案,因為他們認為只要讓原住民有獲利就是做好事,地上的泥土是不用錢的。瑪納得成本為何這麼高,是因為我們是"借用"大自然的土地來生產,我們要將回饋大自然的部分計算進去,這個部分不單單是有機肥料的使用,包括在這個每天相處環境中,找到最適合大自然生存的方式,不斷地教育農友也是一個無形得成本。人類要進步,但消費覺不是唯一的一個方法。
幾天前一個朋友跟我說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個人種了100元麥子,他賣給脫殼的人,脫殼的人脫了殼又賣了150元給做麥粉的人,做麥粉的人做成了10份麥粉以後,以每份30元賣給10人。他說這一個東西,轉手在轉手讓10人有飯吃,讓3人賺到錢。所以錢一定要轉。這個故事是不錯,但是應該考慮更多,就好像美國大型養牛公司的超縮小版,因為大量餵養的目的,是為了養活全世界幾十億的人口,如果這塊土地完全利用完後,可能幾千年都長不出東西來了吧。
我們往往計算人們投資的金錢及其回報的利潤,卻往往忘記將大自然的的成本計算進去,也忘了計算我們現在取用了未來子孫的多少資源。

2010年10月29日

永齡園區的BOPT

昨天下台南看我們在巨農實習的英柔,有機會跟巨農的周博士討論關於農業管理的事情,巨農以企業型管理為有機生產模式,也是目前台灣最大蔬菜企業型管理模式,為台灣創舉。最近的作品是為鴻海集團操刀在高雄三民鄉的有機園區進行BOPT的模式建立,又是台灣的另第一創舉,以周博士的設計,加上鴻海的資金,真是天作之合。
目前鴻海與巨農的合作方式是BOPT,土地由高雄縣政府取得,鴻海透過永齡基金會執行永齡杉林有機園區。目前園區約有50公頃耕作面積,加上鄰近隔離帶,及未來增加的耕作面積,總共約計100公頃,其中除了溫室蔬菜專區、露天蔬菜專區,還有菇類專區(沒有問到有無水耕專區),這應該會是台灣史無前例,後無來者的典範吧。
目前園區內的進用人員約110人,其中80%為原住民,以每日800元的薪資工作,他們大都居住在隔壁由慈濟所建設的大愛村中。目前永齡杉林有機園區,由巨農農場8位幹部負責帶領這一群有機新生力軍。因為永齡基金會的資金挹注,建設的資金,不像其他的農場一樣捉襟見肘,大型耕耘機、中耕機....一應俱全,真是讓人羨慕。
永齡杉林有機園區的設置,為6年計畫。土地為高雄縣政府向台糖徵收購買,由永齡基金會負擔建設及提供工作者薪資,6年後將這個系統移交給耕作者(根據周博士的說法),永齡基金會向巨農購買技術,並且實地操作。如果這個想法可以實現,將是另一個典範。
BOP的做法,我想在鴻海及巨農的經驗下,應該是不然實現的,但是T的做法,就讓我非常期待是如何的T了。6年後,是移轉給目前的耕作者,或是移轉給其他的經營團隊?如果室移轉給耕作者,耕作者勢必會產生額外的生產成本,若是移轉給其他的經營團隊,那麼目前由永齡基金會所支付的薪資部分的成本,是不是足以損益兩平。
對於農業的獲利計算,一般來說都是資金、技術、通路皆到位後,開始產生business modle,前期投入的部分,並不列入其成本,即使以技術股認列,也是十分少有的。目前永齡園區的農民,皆是以多元就業的薪資加入有機農業的行業,是不是可以在6年之後,達到進入市場的能力,是一個值得研究的主題。
其次是,在短時間內創造了50公頃的有機園區,對於有機市場中的其他小農勢必造成不小的衝擊。農業生產者一直是非常弱勢的一群,台灣在加入WTO之後,規定對於農業直接生產的補助,相對減少,舉例來說,多元就業方案,不補助農業直接生產者,原因是如果失業人口增加時,會流向農業,但是卻補助以資金為主體的工商業。農友必須面對無法改變的"風險因素"--環境,卻是不在補助範圍之內,而農業被視為補救工商業失業的後勤部隊,卻是要這後勤部隊"自己看著辦"。
真心祈禱BOPT可以實現。

2010年9月11日

包容、團結、合作,衝突就是學習

印度的一個月工作與反省,給了我很多的空間及思考的的時間。即使是我們彼此之間的任何衝突,都是我反省的機會及方向。我真的感謝你所給予的一切,包括可以衡量的物質,甚至是彼此很大的衝突,都是我的反省機會。我的情緒反應或許很無理,也感謝你的反對,因為我一定會針對你的反對,再進一步想想,也因為你的反對,我有自我淬煉的機會,--歷事練心。這幾個月來,我知道在我個人身上發生了甚麼事,我感謝你對我的所有包容與支持,我相信我找不到第2個人會如此對我,我真心感謝你。每每想到你所給予的,我總是只不住我的眼淚。

目前我們的最大歧異,在於我們兩人對於管理的方法上,我們認為在管理上不要讓辦公室覺得2個老闆,我的老闆也如此認為,但我卻有不同的看法。我認為讓辦公室覺得有2個老闆有何不妥,我們一直想要建立團隊工作,要包容不同的看法與意見,才能有更多學習,這或許是我們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們不僅在山上建立團隊工作,也應該在辦公室建立團隊工作,團隊不僅僅是完成我們2人所規劃的工作,未來還期待其他的工作同仁要有獨立規劃、執行的能力。團隊的成員須要經過篩選與訓練的。

我們2人所關心的事,可以說是同一事件的2種不同面向,並不衝突,我們對於未來要發展的事,也沒有歧見,只有在先後次序上有一些不同看法。你的決策點多半著眼於資金,我的著眼點在於為班員最大好處。我覺得或許這也是所有社會企業工作者必須要有的訓練與內化。我覺得我們沒有2個老闆,我們只有一個老闆--完成使命--解決社會問題&同時賺錢。過於強調市場需求,就會流於企業,過於強調滿足案主,就會流於NGO。所以社會企業必須要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也因為要取得平衡,導致我們的系統看起來複雜、龐大。其實不就只是,產、銷、人、發、財。但是是不是要5種皆備時,才啟動,這就是膽識與智慧了。
辦公室裡不需要拼得你死我活,而是要彼此包容、團結、合作。整個運作過程中一定有所選擇,取捨是一定會發生的事。我們做的不過是取捨而已,我們可能會做出錯誤決定,也可能做出永遠不能回復的事,但重要的是,我們要有反省的能力,有勇氣承擔錯誤的能力,更要有勇氣改變。

2010年6月15日

類社會企業

由輔大吳宗昇老師所寫的一篇「社會理念做為一種生意策略-類社會企業的商業組織初探」,剛開始我很喜歡這個主題--以社會理念做為一種生意策略,論文中對於所選定的5家社會企業多有讚美。
但是社會理念只是一種策略而已嗎? 或是社會理念本來就應該就應該就應該實踐在生意當中? 或是商業行為本來就可以實踐社會理念的。
老師所寫的一篇學術論文,對於社會企業定義界定與實質定義的看法,他更將儲蓄互助社界定為「類社會企業」。從廣義的界定社會企業的角度而言,「社會企業」一詞已經是被接受的一個擁有實質意義與實際可運作的界定了,而不是一個僅僅只於想法的概念而已。而且是一個具有創造社會價值可能性的存在。所以有了「類社會企業」的想法。在研討工作坊中,許多學者針對類社會企業一詞,仍存有許多的疑慮,畢竟這是第一次被提出,然而許多學者建議吳老師在討論「類社會企業」時,應同時論及「企業社會責任」,將企業體與企業精神體同時論及,這2種完全不同的位格,如何同時比較,這是我較無法理解的地方。
社會企業責任是每一個企業應該遵守的嗎?如果是,那麼就不該有社會企業責任的討論議題,而是企業社會責任的的譴責。人類對大自然盡情掠奪,然後以捐助方式讓環保團體來做環保議題的倡議。我不是科學家,我無法了解鄭顆世界的科學發展是如何運作,但是人類與自然的不和諧只會造成更多的人類傷害。我們只是一群為小的人,企圖改變世界,讓世界以更良善的方式愛護自己及所有物種。不知道我的方法管不管用。

與吳宗昇老師午餐聊天,大家對於社會公平與正義的對話真是開心。老師問我,我為何要做這些事,其實很簡單,因為我的信仰、我的工作經驗,所以造就了我今天的工作。很多人會說我偉大,但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事,所以解釋我是很容易的。要如何解是那跟我一起奮鬥、支持我的人,可能會困難些吧。

在工作坊的有位参與者提出,比爾蓋茲的夢想事成為全世界第大的企業,他在商業行為中盡一切可能賺每一分錢,但是在他決定退休之後,他捐出上百億成立基金會,在非洲從事公益事業。因為這樣一個人在商業世界裡,對於社會道德的實踐多所被批評,但是對於他捐出如此大的金額而言,卻又無法讓人對他的商業行為做出理性批判。

這樣的說法,是在一個企業都是魔鬼的假設下,認為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是對消費者較為不利的。我們習慣從一個人所表現的行為來做判斷,所以才會有對於比爾蓋茲的行為也無法論斷的爭議。或許比爾蓋茲並不是如大家所想,是一個賺錢的魔鬼,或許他並不是如此。

2010年6月12日

社會企業的辯證

隨著台灣公益執行長協會的成立過程進行中,對於「社會事業」與「社會企業」的見解,有再一次機會的反思與辯證。雖然自己對於「社會企業」的看法十分執著。
越來越多人會說,只要是做公益,為何要如此麻煩且針鋒相對的辯證這些名詞。的確,曾經連我自己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只要是公益,只要有效益出現,為何非如此辯證。
然而,做公益這件事,是不是只是從付出者來思考呢?是不是可以有不一樣的思考?
就廣義上來說,中文字上的「社會事業」要比「社會企業」來的廣泛許多,我與動保秘書長都認為這兩個名詞的英文都是social enterprise,但為何我們對於中文名詞的用法,卻都執著於自己的看法呢?這一次的辯證中,讓自己更加了解到為何自己對「社會企業」四個字的執著。
我的理解「社會事業」就字面上來,是社會的事業,因此廣義上來說,只要是社會上的事業,就是社會事業,如學校、醫院、慈善事業、甚至連政府、企業體都可以稱作為社會事業。大公司、中小企業稱之為企業,那麼路邊攤上賣東西算甚麼呢?
我對「社會企業」的定義,就明確多了,這是一家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非常明白的指出,這是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來思考,並非從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角度來思考。在過去的一些研究報告中指出,社會企業的誕生因素,大都起源於非營利組織的政府支援變少,組織必須自己籌措經費,以利組織的營運,因此就有許多非營利組織發展營利行為與事業。
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為了區隔非營組織與所發展的營利行為,從非營利組織的角度發展來說,「社會事業」這個名詞,較容易保有非營利組織的特質。
然而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呢?企業是如何發展「社會企業」呢?由輔大吳宗昇老師所寫的一篇「社會理念做為一種生意策略-類社會企業的商業組織初探」,剛開始我很喜歡這個主題--以社會理念做為一種生意策略,但是社會理念只是一種策略而已嗎? 或是社會理念本來就應該就應該就應該實踐在生意當中。
隨著社會企業的越發討論,似乎越來越多人接受光譜論做為社會企業類型的看法,台灣對於社會企業的定義仍然沒有一個比較能夠為大家所接受的說法,似乎只要是有公益就可以是社會企業,這樣的說法會不會太過鄉愿,而忽是了學理研究的目標,然而學理研究與先實現象又時存在著何種距離,是一個可以被接受的距離呢?社會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果然事引起學界諸多討論的議題。
最近聽說,教育也是問題,教育社會大眾提昇知識,也是社會企業,那麼真的不必再討論甚麼是社會企業了,因為世界上就不需要存有企業了。如果企業的本質是賺錢,只是賺得多、賺的少,賺的有沒有良心,那麼其實討論CSR就夠了,對於沒有良心的企業,世人擁有任何的譴責機會會權力嗎?
我認為社會企業是有機會且有管道,讓一群人可以以更良善的方式來從事商業行為,因為這世界上本來就該存有慈善事業、社會企業、企業。並不是冠上社會企業四個字,就可以有更寬廣的揮灑空間,而是以更嚴謹的態度面對生產者、消費者。

2010年4月18日

我可愛的學、瑄

瑄要來台北看達文西特展,我不得不陪她和學。這整整24小時的親職教育,也讓我親身體驗到現代父母難為,更加覺得蓮苑存在的重要性與功能性。
學是一個類似"雨人"的小二學生,但卻跟雨人有不一樣的專長。學的專長讓我妹妹的親職教育立成,有很大的頭痛的與挫折。
如果不認識學的成長歷程,光是憑與他互動一兩次,一定會讚美他的主動、積極、大方慷慨、目標明確。卻可能因為外表的錯誤判斷,而有錯誤的期待,更可能導致學有更多成長歷程上的挫折。
今天在達文西特展上,就讓我吃足了苦頭。學從小就是一個過動兒,雖然不需要在特殊學校,在教養上,卻是非常的吃力。學很小的時候,就很難有集中的注意力,他需要部斷的移動。能夠使他停下來的只有會動的影像及新的知識。特展上狹小的空間,擠滿了父母及小孩,一個不注意,真的很容易遺失小孩。尤其是對學這樣的孩子。當我們還看著牆上對達文西的發明或是歷史時,學已經一溜焉的到下一個主題去了。因為這些部會動的海報說明,他的注意力不夠長,也無法吸引他的目光。
就這樣在找找尋尋的過程中,充忙的看完達文西特展,最後能夠制住他的方法是,如果你不牽著我的手,神父給你的500元,就要給我。如此,他是中牽著我的手,一旦脫離,只要提醒他,他就馬上再遷住我的手。
父母及家人是給予遲緩兒最大的支持與學習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