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八八風災後第3年的努力與成果

根據美國羅德爾協會(US-based Rodale Institute) 進行最久的有機農耕研究發現,有機土壤管理不僅減少石化燃料用量,同時也可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把在空氣中的碳,貯存在土壤中。該協會的科學家估計,若有機耕種如種植覆蓋作物、堆肥和輪作,在地球上35億英畝的可耕地上施作,則能吸收將近40%的二氧化碳排量。
一個農夫在1公頃的土地上,種植蔬菜、水果和穀類,可以餵飽30個人持續一年,如果換成生產雞蛋、牛奶或肉類,只能餵飽5到10個人不等。
總括來說,有機耕作能透過減少外在資源投入、減慢有機質分解、提升土壤氮供應及增加其碳含量,可增加減碳潛力;同時亦有助提升作物產量。只要持續堅守有機耕作的施行,付以恰宜的輔助機制,如農耕態度及消費模式轉變、政府提供經濟誘因、教育及意識推廣,加上較前瞻性之方案如施行碳配額貿易、綜合養份管理及善用科技化土壤減碳能力等,減碳及防暖化最終必可達成。

八八風災後,瑪納經過2年半結合各方資源,於阿里山建立一個原住民有機園區,致力於發展原住民有機農業發展雛形。目前阿里山瑪納有機園區,分布於樂野村、來吉村、達邦村、里佳村、山美村、新美村。98年驗證面積為42公頃,每個村的有機耕作面積不一,100年有機驗證耕作面積達64公頃。瑪納有機園區之栽種品項,菜園分布以樂野為主,茶園分布以樂野及達邦為主。其中,山美村、里佳、來吉村之現有耕作之面積皆不大,山美村約1公頃、里佳村約有1.2公頃,其中茶葉面積占約1公頃,蔬菜約有0.2公頃、來吉村約0.1公頃,最大宗為竹筍。

在教育訓練上,98-99年每月開課8-16小時。99年實施教育訓練課程以有機驗證法規、蔬果種植技術、田間實地訪視、茶園管理、土壤肥力管理、採收後處理、初階製茶技術、組織培力課程為主,約計510小時,受益人次為3,584人次。在課程安排上,由於非單一作物的驗證,所以在整個教育訓練上的規劃,顯得非常困難。98-99年的重建方向,以重建有機農地設施設備及輔導農友有機驗證為主,共支出5,651,565元(不含服務輔導級訓練費),99年農友總產值5,319,958元。98年耕作人數17人,有機驗證耕作面積42.27公頃,99年耕作人數為45人,有機驗證耕作面積為52公頃,100年耕作人數為51人,有機驗證耕作面積為63,21公頃。

99年1-12月蔬菜總產量為51,979公斤,產值為1,638,376元。99年1-6月蔬菜收益為805,309元,100年1-6月同期蔬菜收益1,277,729元,由於設施設備增加,在100年前半前年之蔬菜產值,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58.7%。

在茶葉方面,目前經營茶園的農友,其茶樹都是回收過去出租茶園的老茶樹,茶農對於管理有機茶園的基礎上缺乏現代技術,尤其在土壤肥力的掌握、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都嫌嚴重不足,導致目前茶青產量只達市場預期的75%,且茶青品質無法達到市場需求品質。
100年茶青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23%。事實上,100年茶園生產面積增加0.5公頃,但產量仍比去年同期減少,今年邀請專家研判歸因為幾個因素, (1)茶園管理技術不足、(2)土壤肥力不足。
除了生產原因之外,市場反應產品品質不穩定,主要歸因為製茶技術待提升;在產量上,由於茶農的茶園管理技術不足,導致實際產量與耕種面積的預估產量,有明顯的差距。另外除產品本身之外,在茶包裝及行銷方面也是目前需增強的部份。

從市場商業價值來看,阿里山高山茶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對於還有進步空間的茶農們,在未來的市場發展上,只要多注入適當的管理及提升技術上的學習,將會有相當程度的收益。
建立一個產業系統並不容易,我們仍有許多方向需要努力及突破。阿里山鄉地幅廣大,且有機園區零星分布於各村,有機農友農耕器械不足、耕作技術不佳、產品保存不易、達到市場水準不易,加上運輸上的困境,阿里山雖然擁有環境上的優勢,卻也是面臨諸多困難。

我們應該做的只有一件事,努力往前、堅毅堅持、創新分享。讓更多人分享添主所賞賜的果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