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當曙光遇到若水,開始開花結果

行動力是使命的展現。
10年前因著「台灣有2/3教友是原住民」的簡單想法,一頭栽進了原住民的服務工作,我們一同在聖言會的協助下創立「原住民專案辦公室」,以連結政府、教會及學校資源從事原住民部落服務工作,我們帶著無比的愛心進入部落,開辦健康講座、婚姻溝通、親子互動、戒煙戒酒座談,每年到處募款舉辦冬夏令營,但是來的都是女人,我們問男人為什麼不來,男人說:「神父ㄚ,我們要賺錢養家,對部落的男人來說,經濟問題是他們對家庭付出愛的表現。」
桃芝颱風時,團隊正在南投地利辦夏令營,就一個晚上我們從住在桃花源仙境的人變成孤島上的人,土石流在一夜之間奪走了15個村民的生命,這是台灣史上最大的土石流,,當時可能是忙著跟被困的村民一起努力幫忙,即使我們坐直昇機被救援出來,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可怕感受,我想不過就一個土石流嘛,明年可以繼續辦活動。但是回家的路並不是想像中的簡單。
有一次回去地利,天下著雨,路的一邊潮濕的土石,另一邊是臨時護欄,路只有一輛車的寬度,我看著潮濕的牆壁,我想如果這時候土石坍方,我根本沒有路可以逃,我可能就提早去見天主了,原來回家的路是這麼的困難。我看到一次又一次的建築道路路基,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土石流或大雨毀掉,原來前進的速度跟我們的建設速度是沒有直接成正比關聯的。
原住民的樂天知命是因為她們除了自己及土地,就沒有多餘的財產,農業是她們生存的方式,卻跟不上時代,又不能放棄,山上不能蓋工廠,如何提升就業率,而且沒有錢。但我是我們知道原住民是「快樂、分享、熱誠」的象徵。
於是我們想在既有的農業基礎上提升為有機部落是唯一的路,有機部落不只是有機耕作,後續的可能性很大,掌握有機資材可以降低成本,廚餘轉作為有機肥料是一種方式-最低成本的方式,因為部落風景觀光區很多廚餘,廚餘的回收及處理有可以增加在地就業,這真是一個一舉數得的計劃-環保、原住民在就業地、有機耕作。
我們在原鄉建立了3部廚餘轉作有機液肥的機器,開辦近30場大大小小的訓練課程,19位分別取得乙級及丙級廢棄物處理證照。經過近7 年的辛苦努力,96年我們將我們的整體計畫訂為『曙光計畫』,希望這可以成為原住民族與部落發展的曙光,團隊招募更多元的人才,繼續向政府申請補助並遊說政府期待用更正向的面向但戴這個計畫。當年暑假,我們也運用青輔會的暑期工讀的計劃,邀請兩名原住民學生來協助原住民部落發展計畫,一方面讓原住民大學生了解自己部落的經濟發展的現況,也協助整理部落的土地資料,將大學生的生涯發展與部落發展的工作結合在一起。使4個部落群開始建立屬於原住民自己部落體系的產銷班,並進而開始朝向有機驗證的目標前進,我們預計今年8月取得有機轉型期的標章。
去年若水公司所舉辦的社會企業創業大賽,我們帶著忐忑的心投下「曙光計劃」,在212件的報名提案中,由曙光計劃拔得頭籌,證明過去幾年的工作方向是成功的,並且經得起商業創投的考驗。輔大原住民專案辦公室將進入另一個時期,以社區支持部落的概念,邀請大家支持有機農業、國土保育及原住民文化保護的工作,建立一套結合部落在地資源的新興產業-環保、原住民在就業地、有機耕作的產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