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6日

養一頭牛

再一次回到印度,老闆跟我分享養牛或養羊的事,這原是計畫中的事,不同的是,老闆將我承諾提供30萬做為購買土地的錢,當做是理所當然變更計畫,當初承諾時並不知道老闆身上還有30萬,我願意將獎金先拿給老闆買土地,因為那個地方是有信賴的人、土地購買只是為了增值賺錢、可以為老闆申請family card,種種因素讓我願意在承受資 金短缺的壓力下仍然願意下這樣的賭注,資金短缺已經使我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也感謝天主讓我了解其他人的壓力與感受),這是我對老闆栽培我、愛護我的回報。

但是老闆的毛病就是這樣,說一種原因卻做另一件事。我不喜歡這樣,這代表著計畫不周延。這也讓我想起與若水的合作過程, 是先有理想或是先有計畫。 NGO都是先有理想,理想才能保證一個人可以不斷地持續面對失敗及低效果,只是想要完成對的事。Business就不一樣了,賺錢是唯一目標,用什麼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賺錢且越賺越多,市場佔有率,公平正義那是什麼東西,顧客權益再說吧,我想社會企業也標榜一定要賺錢,不然無法永續發展,倒了也就什麼都不用說了,但社會企業在選擇賺錢的方法上,應該更重視人倫及環境因素,不然談什麼社會企業,就叫企業就好了,反正賺錢就對了,不賺錢對不起自己及股東。

本來想把目前我們在台灣的經驗複製到印度鄉下,印度的城鄉差異非常大,競爭更大,雖然目前印度是金磚四國之一,廣大人口的普遍收入卻每天不到美金一元。我想同樣以有機農業為主,因為有機農業的投入是越來越少,因為大部分的窮人都沒有技術,農業所需要的技也比較容易學習。我們可以買一大片土地,雇用當地比較貧窮的人,讓他們有計較合理的薪水,農地附近可以蓋一些活動中心或是社區教育中心,可以提供農場工作者子女及附近小孩子延伸教育,可以設置電腦中心,提供學生課後自己尋找知識及資訊的習慣(希望有網路線,印度雖然IT產業非常發達,但電腦普及率及網路普及率仍不高) 。

跟一些認識及比較可能合作的人談過之後,他們都認為養牛或養羊及養雞比較容易賺錢。當然這也是因為我們談的這些人都比較沒有農業經驗。畜牧業的天候影響因素較農業低,產品單價也比較高,成本支出較少,成本回收較快,但相對的獲利人口數也少很多,圏牧或是放牧也是考量之一。因此,思考所願意從事的生產項目也必須考量初衷,這樣將來才不會淪為不得不賺更多錢的陷阱。如果說社區居民都希望從事畜牧業,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然而是否有前景及有錢景,應該是NPO或是社會企業要思考的。社會企業是要解決一群人、環境、教育或是社會問題。

我告訴老闆要先有計畫,這似乎也呼應若水當初認為我們的計畫不夠詳盡的處境類似。對於一個有很多企業經營經驗的人來說,我們的計畫的確有許多不足之處,但這也是NGO進入企業或社會企業的必經過程,NPO就是為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才會向社會企業靠近,NPO是帶著使命進入一的從不曾面對、不曾經驗的世界,更不用說是一個如此競爭的世界。一個企業都必需不斷學習成長才能在競爭的市場立足,更何況是一個社會企業,社會企業要做的也是不斷學習,更加寬大的學習,包括若水。沒有人會認為應該拿若水的錢來做實驗,但是也沒有人可以說出一個名確的社會企業範本,這也是我認為若水是要投資社會企業或是企業的最大分岔點。

老闆現在的歷程就跟我過去一樣,我願意將我過去一年的經驗分享給其他人,但若水從不曾分享他們一年來所做的 study,對於這樣一個專業團隊且對我承諾會分享他們的study,但這幾個月來我看到的只有充滿不信任,我沒有看到其他的東西。最近在一些研討會上遇到幾個教授說若水去找他們談若水想做有機農業,我相信如陳世雄教授一定會說非好,因為他想打造有機國家,但若水從不曾跟我說過他們去找陳世雄。我分享所發生的一切,在完全沒有告知的情況下,這些被當成重新評估的內容。這就是所謂的 “分享 ”,原來商業世界的分享長這樣,我想要創造令一種真正的分享。

沒有留言: